蓝思科技暗盘涨幅回落至3%,苹果销售占比降,面临三大挑战


蓝思科技的港股上市进程展现出高效的战略执行力。2025年3月12日,公司正式披露H股发行计划,仅隔20天便完成香港联交所上市申请材料的提交。至6月中旬,中国证监会备案通过,当月20日成功通过上市聆讯。6月30日启动全球招股,计划发售2.62亿股H股,每股定价区间17.38-18.18港元,香港与国际发售比例约为1:8。
业务结构正经历深刻转型。消费电子领域,苹果公司的销售贡献从2022年的71%显著下降至2024年的49.45%。这一变化背后是公司主动推进的多元化战略:一方面加速海外产能建设,越南、泰国生产基地将于2025年底投产,对应募资中28%用于全球布局优化;另一方面将48%募资投入智能汽车、AR/VR设备及可穿戴产品等新领域,特别是折叠屏技术的产能储备。
双重资本平台的构建凸显战略深意。港股上市不仅拓展了融资渠道,更通过国际投资者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港股市场对技术型龙头的估值偏好、主权基金等长线资本的引入,有效强化了企业的全球品牌形象。
资本市场的认可体现在基石投资者阵容中。小米旗下GreenBetter、弘毅投资、UBSAM等十余家机构共同认购约15亿港元,其中产业链伙伴小米的参与,预示着双方在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协同潜力。
财务指标印证转型成效。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70.63亿元创同期新高,同比增幅10.1%,归母净利润大涨38.71%至4.29亿元。毛利率提升至12.8%,三项费用则同比下降22.88%。但需注意当前27.8倍的滚动市盈率略高于行业均值,反映市场对转型成效的观望态度。
未来挑战主要来自三方面: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迭代加速要求持续高强度研发投入;港股严格的信披及合规监管带来运营压力;全球供应链重构中地缘政治与汇率波动的风险。尤其公司在九大生产基地的全球布局,更需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
新业务赛道已现突破契机。AI技术浪潮下,公司2025年初完成智元机器人"灵犀X1"的首批交付,并实现Rokid AR眼镜量产。若能在人形机器人、AR设备等新兴领域持续突破,将为增长注入新动能。
此次上市本质是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关键支点。双资本平台虽提供战略保障,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平衡传统业务竞争力与新兴领域突破力。当技术护城河与风险管控能力同步强化时,这家制造龙头或将在全球产业链变局中赢得更显著的溢价空间。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