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如何应对美联储降息溢出效应
3
0
全球投资者正密切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走向,最新市场预期显示,10月30日的议息会议有超过94%的概率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这一预期主要基于美国就业增长动能减弱及关税对物价影响的有限性。不过,美联储决策层仍保持审慎立场,强调将依据经济数据与风险变化逐次会议调整政策,而非遵循预设路线。市场对降息的强烈期待与美联储依赖实时经济指标决策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国经济近期呈现多空交织的局面。第一季度实际GDP出现0.6%的负增长,为三年来首次萎缩;虽然第二季度增速修正至3.8%,但关税压力与信心不足导致消费投资受抑,下半年经济显露疲态。劳动力市场呈现"低招聘低解雇"特征,反映企业展望趋于保守。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美国经济显现类滞胀特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增速将从2024年2.8%降至今年2.0%,明年微幅回升至2.1%。同时预计通胀将于下半年抬头,因关税成本将逐步传导至消费端。
在全球央行年会讲话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关键信号引发市场解读。管涛分析认为,尽管鲍威尔明确通胀压力缓和、就业风险上升,并暗示9月可能重启降息,但尚未形成明确政策转向。他强调美联储面临双向风险,不存在无痛解决方案。在10月中旬的最新表态中,鲍威尔进一步透露对就业市场放缓的忧虑,暗示量化紧缩政策或近尾声,同时重申在平衡就业与通胀目标时始终存在政策风险。
针对未来政策路径,管涛提示明年降息进程存在显著不确定性。当前美国虽面临就业压力,但通胀问题依然突出:8月PCE与核心PCE同比增幅分别达2.7%和2.9%,维持年内高位。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将于明年5月届满,正值继任者遴选关键期。在政治因素持续影响下,市场担忧地区联储主席人事可能面临调整,这些变量将为货币政策走向注入新的不确定性。
美联储政策转向为全球经济体创造了更宽松的外部环境。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双向波动特征日益明显,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持续增强。管涛特别提醒,在全球资产再配置过程中,境内投资者需防范美国经济与政策反复引发的市场震荡。相关监管部门应完善金融市场监测体系,通过深化情景模拟与压力测试构建风险防范预案,有效阻断外部风险的跨境传导。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