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板块涨停潮:反弹还是反转?


光伏板块近日迎来强势反弹,市场情绪显著回暖。这一异动背后,是政策面释放的强力信号与行业供给侧主动调整形成共振。
宏观层面,近期高层会议明确传递出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心。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核心任务包括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强化招投标公平性审查以及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这些举措直指当前制约产业升级的深层次矛盾。
权威媒体同步发声引发市场强烈共鸣。人民日报刊发专题文章,剑指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恶性竞争现象,提出破除“内卷”需构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企业行动”的三维治理体系。这种高层级定调被业内视为政策转向的重要风向标。
在持续六个季度的全行业亏损压力下,监管信号的强化恰逢其时。分析人士指出,政策干预将有效缓解价格战恶性循环,为行业构筑阶段性底部支撑。更关键的转折来自供给侧实质性动作——据行业消息,多家光伏玻璃企业近期达成减产共识,计划自7月起削减约30%产能。库存高企(部分企业接近45天)与价格跌破成本线成为本轮减产的直接导火索。
头部企业证实了产能调整的紧迫性。亚玛顿高层公开表示,光伏玻璃行业减产确在进行中,产能淘汰进程正在加速。这种主动收缩被视作行业回归理性发展的重要一步。市场对此反应迅速,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盘中触及涨停,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股价集体上扬。
然而行业全面复苏仍面临严峻挑战。国际投行最新研报将产能出清拐点预期延后至2026年下半年,其预判依据包括:产能退出需经历2-3年财务亏损压力测试、新增产能消化存在滞后周期、技术迭代与政策调整的渐进性等复杂因素。该预测获得产业界普遍认同。
在近期行业盛会期间,多家龙头企业高管向媒体透露,对下半年特别是第三季度的装机需求持谨慎态度。全球市场需求阶段性疲软、电力价格体系深度重构、过剩产能淘汰缓慢,这三重压力正使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多数从业者预判,行业调整周期或将延续至2026年。
当前的市场反弹能否演变为趋势反转,最终取决于政策细则落地与技术突破的双重催化。在产能出清的长跑中,这场由政策预期与供给收缩引发的上涨,更多标志着修复进程的开端而非终点。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