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讯精密赴港上市:大客户占营收70%,十年毛利率减半,高管年薪涨260%引争议


立讯精密近期传出推进香港上市计划的消息,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据市场信息显示,该公司正与多家知名投行合作,筹备在港发行股份,目标融资额超过10亿美元,具体方案可能于年内落地。此次上市动向距离今年4月市场传闻其拟融资20亿至30亿美元的计划仅数月之遥,最终规模或将视市场环境动态调整。
深入分析公司近期披露的财务数据,潜在投资者需关注其盈利能力的结构性变化。2024年财报显示,尽管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2687.95亿元,同比增长15.91%,归母净利润133.66亿元,增长22.03%,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速呈现持续放缓态势。更值得警惕的是其毛利率表现,近三期年报中销售毛利率分别为12.19%、11.58%和10.41%,呈现阶梯式下滑。若将观察周期拉长至十年维度,其毛利率从2015年的22.88%降至当前水平,累计下滑幅度超过12个百分点,反映出代工业务模式面临的持续性压力。
客户集中风险成为悬顶之剑。2024年财报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了78%的营收,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高达70.74%。这种高度依赖单一客户的业务结构,使其经营稳定性与核心客户的订单波动深度绑定。当前消费电子行业竞争格局剧变,该核心客户正面临本土品牌的强劲挑战,且自身产品创新遭遇瓶颈,这无疑放大了立讯精密的经营风险传导可能性。
供应链管理方面同样存在隐忧。公司部分关键原材料实行客户指定采购的"Buy Sell"模式,导致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达58%-65%,其中第一大供应商占比超过52%。这种模式虽提升客户响应效率,却显著削弱了公司在供应链中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压缩盈利空间。
高管薪酬的激增与业绩表现形成反差。2024年数据显示,董事长王来春年薪飙升至733.33万元,较上年暴增266.67%;副董事长王来胜年薪550万元,涨幅同样超过260%。在公司面临毛利率持续下滑、客户结构单一、应收账款增速(38.53%)远超营收增速(15.91%)等多重挑战之际,如此大幅度的薪酬调整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质疑。当净利润维持22%增长时,高管薪酬却实现260%的跃升,其合理性与股东利益平衡问题成为争议焦点。
综合来看,立讯精密的赴港上市计划虽有望拓宽融资渠道,但其背后折射的盈利模式困境、客户依赖风险及治理结构问题,都需要投资者在评估其长期价值时予以充分考量。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