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行港股首日破发跌19%,6基石投资者浮亏

2025-06-25 12:33:2228 0

>>>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6月25日,曹操出行登陆港交所的首个交易日遭遇重挫,股价较41.94港元的发行价暴跌19%。这一开盘即破发的局面,不仅令市场错愕,更使得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未来资产证券(香港)、无极资本、国轩高科(香港)、亿纬亚洲和速腾聚创在内的六家基石投资者瞬间浮亏,其合计认购的2264.24万股(约9.52亿港元)价值大幅缩水。

此前公布的配售结果显示,曹操出行全球发售4417.86万股H股,香港与国际发售比例分别为30%和70%。香港公开发售获21.14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2.78倍认购,最终净筹约17.18亿港元。然而,市场的热情并未转化为股价的支撑。

持续亏损的财务困境

招股书揭示的财务数据是市场信心不足的核心原因。2021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曹操出行营收虽从71.53亿元增长至106.68亿元(2023年),2024上半年录得61.60亿元,但同期扣除非控股权益后的净利润却深陷亏损泥潭,分别为-29.51亿元、-19.72亿元、-19.16亿元和-7.67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高达76.06亿元。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困局源于高昂的成本压力。销售及营销开支从2021年的5.06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8.36亿元,对司机的补贴成本更是从13.47亿元激增至20.96亿元。巨大的投入未能有效转化为可持续盈利,动摇了投资者对其盈利前景的信心。

红海市场的激烈角逐

网约车市场早已是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尽管曹操出行以5.4%的市占率位居行业第二,但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70.4%)的滴滴相比差距悬殊。紧随其后的T3出行(市占率5.3%)及其他竞争者步步紧逼,市场份额差距微乎其微。

为维持市场地位,曹操出行必须持续投入巨资用于市场拓展、用户补贴和技术升级。然而,相较于资金雄厚、品牌影响力强大的滴滴,其竞争劣势明显。激烈的市场格局和有限的盈利空间预期,成为压制股价的重要因素。

聚合平台依赖的潜在风险

曹操出行对第三方聚合平台的深度依赖构成显著经营风险。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间,来自聚合平台的订单量占总订单量的比例从51.4%猛增至85.7%,其产生的总交易价值(GTV)占比也从49.9%跃升至85.4%。

这种依赖伴随高昂成本。同期支付给聚合平台的佣金从3.22亿元飙升至10.46亿元,佣金费率维持在GTV的7.2%至7.5%高位。这不仅严重侵蚀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更意味着一旦聚合平台调整合作策略(如减少流量倾斜或提高佣金),其订单量与收入将面临断崖式下跌的风险,此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者的忧虑。

合规痼疾的负面影响

曹操出行长期面临合规挑战。招股书坦承,2022至2024年平台持续存在大量未取得运输证的车辆及未持证司机。以2024年10月为例,592,346辆活跃车辆中约50,942辆无证,590,583名活跃司机中约65,555名无证。

由此引发的监管处罚频繁。公开信息显示,其运营主体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累计行政处罚高达739条,超九成处罚事由涉及驾驶员或车辆资质缺失。持续的合规问题不仅损害品牌声誉,更危及用户出行安全与体验,进一步削弱了市场信任。

市场情绪与首日抛压

港股市场对出行平台新股的态度趋于谨慎。此前上市的嘀嗒出行(2024年6月)和如祺出行(2024年7月)均遭遇首日破发,且股价后续持续低迷。曹操出行在此背景下上市,自然承压于整体的审慎情绪。

加之香港公开发售获得超额认购,散户持股比例较高,首日获利了结或避险抛盘集中涌现,形成了显著的短期抛压,这也是股价急速下挫的技术性原因。

综上所述,曹操出行上市首日的大幅破发,是持续巨额亏损、红海市场竞争压力、对聚合平台过度依赖、合规短板以及低迷市场情绪等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公司未来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审视下扭转亏损局面、突破竞争围堵并妥善解决合规风险,将是其估值修复与长期发展的关键考验。投资者在评估网约车赛道潜力时,亦需审慎权衡此类系统性风险。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