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捕,公司陷“生死时速”危机

2025-11-24 19:23:084 0

>>>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在11月12日晚间,北大医药(000788.SZ)发布公告,披露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徐晰人因涉嫌刑事犯罪,已被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正式批准逮捕。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凸显了公司内部治理的深层危机。

从10月24日首次公告徐晰人因个人原因暂无法履职,到10月29日确认其被刑事拘留,再到11月12日被批捕,北大医药在短短二十天内经历了管理层剧烈变动。徐晰人去年12月才以“1元价格”通过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收购西南合成医药集团100%股权,并承接约23.92亿元债权,从而间接掌控北大医药。这一交易使公司实际控制人从平安保险变更为徐晰人,但其入主后的激进改革为后续动荡埋下隐患。

徐晰人并非医药行业背景出身,其履历显示他更多涉足资本运作领域。1979年出生的他曾任渣打银行上海浦西支行浙江业务部主任,2006年创立新优势产业集团,控制多家涉及财务、文化等领域的公司。入主北大医药后,他自2025年2月起对管理层进行大规模调整,原董事、监事等陆续离职,6月更亲自兼任董事长与总裁,集权于一身。

北大医药的前身为1965年成立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曾因经营不善面临ST危机。2003年,北大方正集团通过增资扩股介入重组,并于2013年与北大医学部合作更名为“北大医药”。然而,随着方正集团战略失误,2022年中国平安通过新方正集团控股北大医药,直至2024年12月徐晰人接手,控制权在二十多年间多次易主。

业务合作终止与收入危机

徐晰人入主后推动“去北大化”进程,要求子公司更名并移除“北大”相关字号。更严重的是,2025年5月,全资子公司北京北医医药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到期终止,这对北大医药造成致命打击。2024年,该医院贡献销售额10.04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48.71%,且占药品流通收入的78.15%。业务中止后,北医医药自2025年6月起基本停止运营,预计2025年下半年销售收入减少约6亿元,净利润下降4000万元;从2026年起,年营收可能缩减10.27亿元,净利润减少约6869万元,均接近2024年水平的50%。

财务数据显示,北大医药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4314.38万元增至2024年的1.38亿元,创历史新高,但2025年形势急转直下。前三季度营收约12.31亿元,同比下降19.76%,第三季度营收2.74亿元,暴跌47.95%。公司业务结构本已失衡:2024年药品流通收入占69.75%,而药品制造仅占30%,失去核心客户后,公司近半收入来源面临崩塌。

内部矛盾与员工动荡

徐晰人的改革还引发内部冲突。2025年下半年,公司以“专项岗前培训”为由对待岗员工进行优化,激化劳资矛盾。7月,近百名离退休人员因住房与福利问题围堵公司办公场所,干扰正常运营。有参会者透露,徐晰人入主后的股东大会也曾遭类似围堵,显示历史遗留问题持续发酵。

为应对危机,北大医药尝试向医药制造业务倾斜资源。2025年8月,公司公告以生产制造中心为基础组建子公司,旨在强化仿制药生产优势。2024年药品制造业务毛利率达57.47%,远高于流通业务的13.48%,但多款产品如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已被纳入集采,导致制药毛利率同比下滑11.23个百分点。

目前,公司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理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务。公司声称控制权未变、董事会运作正常,但领导层危机、业务转型困难与员工矛盾交织,使这家老牌药企陷入多重挑战。从资本玩家低价入主到管理层洗牌、核心业务流失,再到董事长被捕,北大医药的遭遇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则警示案例。未来,公司能否在阵痛中完成业务重构与管理重整,仍充满不确定性。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