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公募基金量质齐升路径——政策工具扩权益市场,考核体系促良性竞争

2025-07-12 10:35:0626 0

>>>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作者:田轩 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

当前公募基金行业"大而强、小而精"的生态格局,正在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能。这一结构既激活了市场竞争活力,又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强化了投资者信任。行业亟需通过政策引导与监管创新,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之间寻求平衡,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33万亿元里程碑,年内增长超5万亿元。产品数量达12172只的庞大体系,为居民财富管理构建了多元化通道。市场结构呈现显著分层特征:头部机构凭借专业投研实力推出高收益债券产品,精准匹配不同风险偏好需求;中小基金则深耕细分领域,以灵活策略开辟特色赛道。这种互补格局不仅推动产品谱系立体化发展,更促进了资本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

伴随规模跃升的是行业生态的持续优化。费率改革浪潮中,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机构主动下调ETF管理费,推动被动型产品向低成本、高透明度转型。同时,基金公司强化投研体系建设,通过创新产品设计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融资需求,既满足投资者对成长性资产的追求,又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在高速发展背后,结构性矛盾亦逐渐显现。2024年末数据显示,货币型基金规模达13.61万亿元,而股票型基金仅占4.45万亿元,权益类产品占比过低制约了服务直接融资的功能发挥。部分主动权益基金为追求短期排名采取激进策略,加剧收益波动,侵蚀投资者信任。更值得注意的是,产品同质化引发的"马太效应"导致年内78只股票基金清盘,策略趋同造成的赛道拥挤,既浪费市场资源又削弱行业创新能力。

破解规模与质量的辩证难题,需政策、机制、能力、监管四维协同:

以政策工具促进权益市场扩容。通过税收优惠等举措降低权益类基金持有成本;优化ETF审批机制,重点扶持跟踪核心指数的产品,引导增量资金入市。鼓励基金公司开发特色主题基金、量化策略产品等差异化创新。

以考核变革重塑竞争生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破除"规模至上"评价惯性,建立向长期业绩和创新策略倾斜的激励机制。引导基金经理在风控框架内灵活调整策略,避免策略趋同导致的资源错配。

以投研升级构筑核心壁垒。基金公司应整合内外部资源,打造细分领域专业团队,深化与券商、智库的产学研协同。运用大数据、AI技术提升研究效能,强化投研联动机制,在结构性行情中精准捕捉投资机会。

以监管创新平衡发展与规范。持续规范管理费收取标准,推广浮动费率模式。压实信息披露责任,对业绩操纵、"老鼠仓"等违规行为零容忍,通过提高违法成本筑牢市场信用基石。

公募基金行业的转型本质,是将投资者利益置于发展逻辑原点。唯有以专业能力为支撑,在差异化竞争中培育独特优势,才能同步实现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居民财富增值的双重使命。这条兼顾发展速度与质量的新路径,既是行业转型的内在要求,更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