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菲智能冲刺港股IPO,业绩持续亏损


翼菲智能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聚焦轻工行业,致力于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及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然而,其近年财务表现呈现持续亏损态势。
业绩表现与财务数据
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营业收入虽保持增长,从1.62亿元攀升至2.68亿元,但净利润连续为负,三年间分别录得-5755.3万元、-1.11亿元和-7149.5万元。2023年亏损同比扩大,公司解释主要源于销售、营销及行政开支的增加;而2024年亏损有所收窄,则得益于存货减值亏损相关开支的减少。
同期毛利率呈现波动,分别为26.7%、18.3%和26.5%。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三年研发开支分别为0.34亿元、0.33亿元及0.39亿元,占营收比例则从21.1%逐步下降至14.4%。
客户拓展与运营效率
业务发展层面,翼菲智能的直销客户数量增长显著,从2022年的69名增至2024年的275名,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及半导体等多个领域。公司同时向系统集成商销售机器人本体,由其整合成面向轻工业的自动化方案。
存货管理效率有所提升。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末,存货余额分别约为1.47亿元、1.21亿元及1.4亿元,对应的存货周转天数从390天逐步优化至241天。
市场定位与产品布局
据行业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翼菲智能在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解决方案供应商中位列国内企业第五,是国内少数具备规模化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其产品线丰富,涵盖Bat(并联)、Camel(移动)、Python(SCARA)、Mantis(六轴)、Lobster(晶圆搬运)等系列机器人,以及Gorilla(通用控制器)和Kingkong(专用控制器)系列,并能基于此提供应对特定场景的综合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
行业前景与风险提示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规模从2020年的316亿元增至2024年的568亿元(CAGR 15.8%),预计2029年将达到1216亿元(2025-2029年CAGR 16.7%)。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增速预期更高,2029年规模预计达1710亿元(2025-2029年CAGR 19.5%)。
尽管如此,公司在招股书中明确提示了风险:潜在市场规模及产品需求增速可能不及预期,将对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此外,供应链风险亦不容忽视,公司依赖少数供应商及销售商采购关键部件、设备及服务。
2022至2024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分别为30.9%、20.9%及19.6%,向单一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则从8.5%降至4.6%,显示供应商集中度虽有所分散,但依赖性风险依然存在。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