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中信建投证券年终奖方案出炉:高管有奖,经纪员工无缘


金融行业的年终奖,向来是衡量一年辛劳与行业冷暖的重要标尺。然而,今年的年终奖发放季,却笼罩在一片复杂而微妙的氛围之中。
中信建投证券的年终奖方案近期引发关注。经了解,其方案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分公司营业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层级的员工确认将获得年终奖;而占据员工基数大部分的经纪业务线员工,则普遍未能出现在此次奖励名单之中。同时,关于员工职级及工资档位的调整,目前也尚未最终落实。
事实上,券商年终奖的延迟与分化已成为今年行业的普遍现象。不同于往年年初即发放的惯例,2024年的年终奖对于众多从业者而言,迟至年中仍如水中望月。就在7月中旬,一家注册于金融街的资产管理系券商总部终于发放了年终奖,但数额却让员工倍感失落——普遍仅为0.9个月工资,部分应届生所得甚至不足万元。这已是该券商连续第二年发放不足一个月的年终奖。
更令人疑虑的是,有内部员工透露,从去年8月至12月,总部曾持续扣除员工的部分固定绩效,而这笔被扣款项的用途成谜。不少员工推测,此次发放的所谓“年终奖”,实质上可能是被延迟支付的自身固定绩效。
银行的年终奖发放同样不容乐观。多家银行员工反馈,2024年的年终奖至今杳无音信。一些大型银行在北京、上海、浙江乃至新加坡等地的分行,年终奖发放更是遥遥无期,部分员工已将其视为“坏账”,不再抱有期待。
为何年终奖普遍延迟且缩水?深层原因指向了国有金融机构的薪酬改革。拖欠年终奖的机构多为央企背景金融企业,其行为很可能是在等待相关薪酬改革细则的最终明确。近期部分券商的补发动作,或许暗示着改革框架已初步形成,银行的年终奖发放也可能随之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员工的年终奖状况并非孤立事件。券商与银行作为市场核心参与者,其薪酬发放的及时性与充足度,是反映机构经营活力、盈利能力及内部士气的重要窗口。投资者可借此窥见机构的真实财务健康状况与发展态势。年终奖的显著缩水或长期拖欠,无疑会动摇市场信心。
展望未来,即使银行年终奖最终发放,大幅缩水已成定局。券商员工反映,其年终奖相比前几年高峰期已“拦腰斩断”。追溯至2022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已对薪酬结构提出明确要求:总部职工平均工资增幅原则上应低于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增幅,中高级管理岗位人员增幅原则上不高于在岗职工平均增幅。
此轮改革已深刻重塑金融业薪酬格局。券商基金经理及中高层薪酬显著下降,平均薪酬从百万级别回落至60万以内;银行高管薪酬亦受波及。随着改革深化,未来总分行层面普通员工的薪酬与年终奖也将面临调整压力。
虽然年终奖“盛宴”难再,但政策导向强调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实际上,部分国有大行近年已悄然提升一线员工基本工资,并设立最低工资标准,这为身处“寒冬”的一线从业者带来些许暖意。
金融业年终奖的变迁,清晰丈量着行业的潮汐线。当政策重塑分配格局,一线员工捏着微调的基本工资单,高管收敛了薪酬锋芒,投资者亦能从网点冷清与业务疲态中,感知资产水位的真实变化。这场深刻的薪酬结构调整,其深远影响仍在持续显现。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