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赴港上市持续升温 A+H公司达160家


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深化的背景下,A股企业赴港上市正呈现加速态势。最新数据显示,超过40家内地上市公司正在推进港股上市进程,仅7月上旬便有11家企业向中国证监会提交备案申请。市场分析指出,政策支持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双重驱动,正推动新一轮跨境上市热潮的形成。
政策红利释放上市动能
监管制度的系统性优化成为关键助推力。2023年4月,中国证监会推出五项对港合作举措,明确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赴港融资;同年10月,香港监管部门联合优化上市审批流程,显著提升发行效率。在此背景下,2024年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跃居全球首位。中金公司研究部李求索指出:“上市机制的持续完善,有效降低了企业跨境融资的制度成本。”
企业诉求呈现多元化特征
赴港上市企业的战略考量呈现多维趋势:头部企业着力构建全球化融资平台,如宁德时代等境外收入占比较高的公司,将港股上市作为国际化布局的重要支点;部分企业则通过引入国际投资者优化股东结构;另有企业旨在提升品牌海外影响力以服务全球业务拓展。中泰证券张文宇预测:“未来2-3年,'A+H'上市模式将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
千亿市值军团引领风潮
2024年新晋的10家"A+H"公司中,9家A股市值超百亿元,其中5家突破千亿规模,合计募资达868.85亿港元。这些企业普遍具备三大特征:市值规模行业领先、现金分红能力突出、科技属性显著。据统计,当前160家"A+H"公司中,国有企业占比68.13%,88%的企业A股市值超百亿,千亿级企业达54家。龙头企业集群效应正重塑港股行业结构,对市场流动性和估值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AH溢价进入收敛通道
尽管当前96.88%的"A+H"公司仍存在A股溢价现象,但溢价水平已呈现趋势性回落。恒生AH溢价指数从年初的143点降至7月17日的127.65点,年内降幅达10.73%。市场人士分析价差成因主要在于: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差异、投资者结构分化(港股机构主导)、以及交易机制不同(港股T+0与无涨跌限制)。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成为价差收窄的关键变量。李求索指出:“港股通持股比例的系统性提升,叠加港股高股息、低估值优势,正推动估值体系重构。”张文宇进一步预测,随着跨境投资渠道拓宽与做市机制完善,AH溢价指数中长期将回落至110-130点区间。其中金融、高股息板块价差或率先收敛,而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成长赛道可能维持较高溢价。
综合来看,在政策持续赋能与企业全球化战略共同驱动下,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的协同效应将持续释放,更多龙头企业有望通过"双资本平台"战略获取国际发展新动能。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