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高开低走不改张忆东看牛决心:风雨无阻

2025-07-16 18:27:479 0

>>>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兴业证券全球策略分析师张忆东重申港股长期走强逻辑,强调2025年三季度初市场或现技术性波动,但牛市根基稳固。伴随中美经贸关系改善、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及重大事件催化,港股有望迎来基本面与情绪面共振,驱动指数突破新高。

全球视野下的港股价值重估

当前港股仍具显著全球配置性价比。风险溢价指标显示,恒生指数相对中美国债的溢价空间分别达8%和5%,远超沪深300指数4.8%的水平。预测市盈率10.7倍,处于2015年来36%分位。需注意的是,AH溢价率走低主要反映美元流动性变化,而非港股估值优势减弱。拉长周期看,当前AH溢价尚未触及历史低位,两地市场仍共具估值洼地特征。

资金流向揭示结构嬗变

2025年南向资金呈现两大新特征:一是规模创纪录,前六月净流入逾6600亿元,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二是结构转向成长板块,非必需消费(56%)与科技(14%)合计吸纳70%资金,取代2024年高股息板块主导格局。这源于港股生态质变——科技与新消费企业IPO潮重塑市场结构,消费、科技、医疗市值占比已突破56%,持续吸引全球资本。

定价逻辑的本质回归

所谓"定价权争夺"实为伪命题。近年内地险资增持港股红利资产,本质是对中国无风险收益率下行的资产配置应对,其深度理解央国企经营特质推动价值重估。未来随着南向资金向科技消费扩散,更多优质企业的长期价值将被挖掘。投资应聚焦基本面认知深度,而非资金属性标签。

牛市驱动的三维支撑

港股长牛根基在于三重动力:首先,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秩序重构中强化,中国资产成为全球资金避风港;其次,上市制度改革吸引新经济企业聚集,科技与消费IPO潮提供基本面支撑;最后,中国资产重估浪潮形成双主线——科技突破与新消费崛起构成成长引擎,金融、运营商等高分红的央国企构成价值基石。

阶段布局与风险应对

三季度初需警惕三大变量:7月中美关税暂停到期后续安排、美日国债市场波动、次新股解禁高峰(6-9月解禁市值超3300亿港元)。若调整出现,恰是布局良机。待中美谈判推进、联储降息落地及重大纪念活动展开,港股有望秋季创年内新高。

配置策略建议

风险提示

地缘政治博弈超预期、美联储政策转向滞后、全球经济失速风险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