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队再度出手提振A股 中概股全线跟涨


2025年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聚变公司”)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申彦锋共同为公司成立揭牌。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等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里程碑时刻。
同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发布公告,宣布将向聚变公司战略投资10亿元人民币。增资完成后,中国核电将持有聚变公司6.65%的股权。此举标志着中国核电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未来能源战略。
本次战略引资规模宏大,聚变公司原为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交易涉及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重量级投资方,共同向聚变公司注资约114.92亿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
聚变公司成立于1983年,核心业务聚焦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及核电设备成套与工程技术服务。作为技术研发型企业,其财务数据反映了研发投入期的特点: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约6.12亿元,所有者权益约6.11亿元;2024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均为0元,净利润分别为-2.03亿元和-0.43亿元,主要源于持续的研发投入。
中国核电在公告中强调,本次投资是响应国家未来产业发展战略、落实中核集团核能“三步走”部署的关键举措,旨在巩固我国在聚变产业的核心主导地位,展现央企在能源结构转型中的责任担当。公告特别指出:“聚变公司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拥有前沿研发能力和行业引领地位,其发展方向与国家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战略高度契合,具备显著的潜在商业价值和战略必要性。”
全球聚变竞赛加速
可控核聚变被视为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也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高地。近年来,中国将其纳入国家顶层设计:2021年《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强相关研究;2022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支持研发与国际合作;2024年七部委《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更将未来能源列为重点方向。与此同时,美、日、英等国也纷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得益于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学研协同,中国在高温超导带材、托卡马克装置等领域已形成先发优势。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聚变领域股权投资跃升至约17.4亿美元,中美成为主要投入国。2025年,美国能源部为聚变研究项目提供1.07亿美元资助,其BEST项目计划于2027年实现聚变发电演示,标志着技术向工程应用跨越。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当前核聚变产业正处于投资加速期,产业链进入密集招标阶段,其中磁体(占反应堆成本28%)和堆内构件(占17%)等核心组件将显著受益。
核电产业协同发展
核聚变研发与现有核电产业形成战略协同。202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三门核电三期等5个工程共10台新机组,涵盖广西防城港、广东台山、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及福建霞浦项目。这是自2022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年保持每年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常态化审批节奏。
目前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规模全球领先。财信证券预测,到2030年和2035年,国内核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1.1亿千瓦和1.5亿千瓦以上,发电量占比升至7%和10%。按此目标,2025年至2035年间年均需新增近7台机组(单机按120万千瓦计)。
华源证券指出,全球核电复兴加速扩大铀资源中长期供需缺口。世界核协会预测2024-2040年天然铀需求年复合增长率超4%。叠加资源集中、新增产能周期长、二次供给减少及哈萨克斯坦矿业税上调等因素,铀价有望维持高位,利好资源储备丰富的企业。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