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公募基金改革:勇立潮头促转型,真抓实干见实效
48
0
在金融改革浪潮中,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经历一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深刻转型。作为全国金融重镇,上海集中了约半数的公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规模长期稳居全国榜首。这一转变不仅呼应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更体现了行业对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
随着《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深入推进,上海凭借其独特的金融生态优势,率先开启了行业变革的实践。统计显示,上海地区汇聚了75家公募基金管理人,其管理的基金规模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这种集聚效应为行业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实施层面,上海证监局通过建立专项工作机制,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通过跨部门协作,整合监管机构、地方政府与市场力量,形成了多层次推进体系。这种协同治理模式,确保了改革举措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行业创新实践方面,上海地区在产品结构优化上取得显著进展。截至近期统计,当地权益类基金规模已突破3.5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6%;指数股票型基金规模增幅达49%,显示出市场对创新产品的积极响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浮动费率基金、科创主题ETF等新型产品的推出,既体现了与投资者利益共享的理念,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降低投资者成本方面,上海辖区通过费率改革累计让利约187亿元。具体来看,超过2000只基金产品主动调降管理费率,4400余只产品优化交易佣金结构,切实提升了投资者的获得感。
中长期资金引入机制也获得突破性进展。通过专项调研和政策优化,上海地区“三支柱”养老金产品管理规模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同时,理财公司与信托公司投资公募基金的规模分别实现300%和200%的增长,显示出资金渠道的持续拓宽。
在养老金融领域,上海地区107只产品入选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5%。对外开放方面,已有30家外资及合资基金公司在沪展业,67只ETF产品纳入跨境投资标的,为境外资本提供了更丰富的配置选择。
公司治理参与度显著提升。近五年间,上海基金管理机构累计参与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超2万次,对议案投票超过20万件。约三分之一的管理人通过行使股东权利,积极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改善,展现了机构投资者的责任担当。
展望未来,上海将继续深化“落实与创新”双轮驱动策略。一方面持续优化监管服务,建立透明沟通机制;另一方面勇于应对金融科技等新挑战,探索更有效的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系统推进改革任务,上海正致力于构建更具韧性、活力与责任的行业生态,为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