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预警40年超级周期落幕,全球市场迎来历史性转折


高盛全球股票策略主管彼得·奥本海默(Peter Oppenheimer)提出,当前市场正迈入一个截然不同的阶段,投资者需以全新视角审视资产配置与选股策略。他指出,能够迅速识别结构性赢家并规避弱势板块的投资者,将有机会实现超额收益,而仅依赖传统“买入并持有”宽基指数基金的策略,则可能难以达到预期回报。
数年前,奥本海默团队将这一转变命名为“后现代周期”。在近期发布的研究中,他们系统分析了全球宏观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化,及其对股票市场带来的根本性影响,进而提出更具应变能力的投资框架。
回顾上一轮市场范式——始自上世纪80年代初,其特征包括通胀持续走低、利率不断下行及全球化迅速推进。这一背景在四十年中整体推升了股市表现,尽管中间不乏波动。当时里根政府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如减税与放宽监管,显著提振企业盈利并驱动股票回报走高。
然而奥本海默强调,特朗普时代的关税政策与新冠疫情引发的供应链断裂,已深刻重构全球经贸关系。曾经缓慢推进的全球化进程,如今正出现实质性逆转。
展望未来,政府债务高企可能使债券收益率长期维持在高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消费品与服务价格涨幅预计也将持续高于过去几十年的平均水平。此外,人口结构老龄化可能进一步模糊企业利润与宏观增长之间的传统关联。
历史数据显示,股市表现最强的阶段往往出现在估值较低时期。然而目前,无论以何种常用指标衡量,市场估值均已处于高位。尽管欧亚市场相对美股可能存在折价,但与其自身历史相比,这类估值优势并不明显。
更值得警惕的是,企业利润占GDP的比重也已攀升至历史较高区间,暗示盈利扩张或面临天花板。
正因如此,奥本海默团队预期,未来以标普500为代表的大盘宽基指数,其回报潜力或将受限。他指出:“尽管当前高估值存在其合理性,但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已然有限。与1945–1968、1982–2000及2009–2022等历史上的超级周期相比,我们预计大盘年化回报将趋于平淡。”
这一判断对依赖指数化投资、追求市场平均回报的投资者构成挑战。相反,善于辨别个股、深挖基本面的主动型投资者,则可能迎来显著的超额收益机会。
过去数十年来,全球股市回报高度集中于美国科技板块,尤其是被归类为“科技巨头”的企业,如亚马逊和Meta。但奥本海默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落地正在重塑产业竞争力。企业纷纷借助AI提升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不同行业、风格和地区之间的股票表现或将出现更显著的分化。
近年来,英伟达、微软等新一代领军企业的崛起,加剧了美股权重的高度集中。尽管科技领域仍具潜力,奥本海默仍建议投资者拓宽视野,避免过度依赖近期表现领先的个股,并积极推动组合的多元化。
他特别指出,投资者应加大非美市场的关注力度。欧洲企业正持续加大对长期生产力与创新类资产的投资,这一转变可能为精明的选股者带来独特机会。
2025年至今,美股在经历特朗普关税政策引发的波动后逐渐回稳。然而若以美元计价,许多国际市场——包括欧洲和部分新兴地区——的表现已开始跑赢美国,显示全球资金配置正在发生微妙转变。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