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策略应对内卷竞争政策的演进路径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整治“内卷式”竞争列为重点工作,聚焦产能结构与市场竞争秩序两大核心问题。历史经验表明,政策工具箱涵盖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设定、产能强制退出标准制定、低效产能成本提升、行业准入门槛抬高及行政节奏把控等多种手段。当前,针对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性矛盾化解政策尚在酝酿中,预计后续将覆盖炼油、钢铁、煤化工、氧化铝、新能源汽车及光伏等重点领域。
政策脉络与核心问题
自2024年7月政治局会议首次警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以来,该议题迅速上升为年度政策焦点。国家发改委5月进一步明确整治路径,指出“内卷式”竞争引发两大痼疾:一是产能结构性失衡,表现为盲目投资跟风与技术迭代滞后并存;二是市场秩序失范,突出表现为低于成本价倾销、制假售假等突破商业伦理底线的行为,严重扭曲资源配置机制。
化解产能结构性矛盾的三大路径
1. 存量产能优化:出清低效供给
历史实践验证了三种有效模式:其一,分区域分年度设定去产能量化目标,如“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五年压减1-1.5亿吨产能的分解落实;其二,建立环保、能耗、安全、质量、技术五维硬性退出标准,依法清退不达标企业,典型如煤炭行业对30万吨/年以下矿井的引导退出;其三,通过取消出口退税、差别化电价、信贷紧缩等成本杠杆,挤压低效产能生存空间。
2. 增量扩张管控:遏制重复建设
主要采用三重约束机制:提高技术能效准入门槛,如2024年光伏新规将多晶硅还原电耗上限收紧至40千瓦时/千克;强化投资审批与备案管理,严控新增项目审批;实施产能置换制度,要求新建产能必须通过等量或减量淘汰落后产能获取指标,且京津冀等敏感区域执行1.25倍减量置换。
3. 并购重组推进:加速资源整合
自2010年《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将化解过剩产能列为重组核心目标以来,政策持续加码。典型案例为2013年水泥行业整合潮,中国建材通过重组西南地区中小产能实现年产能1.5亿吨,显著提升产业集中度。本轮整治中,钢铁、新能源汽车领域已释放明确信号,中钢协提出“加快产能治理与联合重组”,汽车行业亦将兼并整合视为破解内卷的关键路径。
规范市场秩序的双维举措
1. 破除地方保护壁垒
2024年《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形成制度合力,严禁地方政府未经授权实施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扭曲要素价格的行为,重点整治招商引资中的隐性壁垒,为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扫除障碍。
2. 强化企业行为约束
分行业自律机制正加速构建:光伏领域聚焦超低价投标乱象,行业协会警示0.68元/W已是优质企业成本底线,引导性政策或将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着力规范恶性降价与供应链压款,16家车企联合签署《公平竞争承诺书》,多家企业承诺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储能产业推动“反低于成本竞争”自律公约;钢铁行业重点监控现金流为负却逆势扩产的企业;平台经济则纠偏“仅退款”等挤压商户生存空间的极端策略。
行业差异化治理展望
当前分行业政策细则仍在制定中,预期将呈现针对性治理特征:钢铁、炼油等传统过剩领域侧重存量产能出清;煤化工、氧化铝等行业强化产能扩张约束;而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赛道,则可能以行业自律与企业行为规范为主要监管方向,重点遏制非理性价格战与供应链失衡。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