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限购10万元原因揭秘
2025-08-12 06:21:56
12
0


当单只公募基金规模逼近800亿大关时,其投资策略便面临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以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为例,庞大的资产体量已实质压缩了主动管理的操作空间:
(1)行业持仓占比逼近临界点
根据2021年末数据,A股医药生物板块总市值约6.93万亿元,涵盖336家上市公司。若该基金执行合同约定的最低80%医药仓位配置,其医药持仓金额将达589亿元(775亿规模×95%仓位×80%配置),这意味着基金在医药行业的配置比例已高达行业总市值的0.85%。
这个看似微小的数字实则暗含重大约束——若该比例触及5%的举牌红线,基金经理将被迫持有医药板块所有个股各5%仓位,主动管理策略将彻底退化为被动指数跟踪。
(2)核心标的池急剧收缩
当基金试图建立3%以上的有效持仓时,单只个股需配置23.25亿元(775亿×3%)。按5%举牌限制反推,目标公司市值不得低于465亿元。数据显示,当时符合该标准的医药股仅26只。若将持仓比例提升至5%以上,符合条件的企业更骤减至15家。
这种标的稀缺性导致基金经理实质上"被动绑定"于极少数大市值医药股,主动选股能力被严重削弱。
(3)流动性枷锁制约调仓
规模效应在交易层面形成更严苛的束缚:清仓或建仓3%仓位需完成23亿元交易,5%仓位则需38亿元。假设基金单日交易量控制在个股日均成交10%以内(避免冲击成本):
• 完成3%仓位调整:仅11只股票可在1月内实现,19只需2个月
• 完成5%仓位调整:仅3只股票可在1月内完成,13只需2个月
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如此漫长的调仓周期意味着交易决策尚未完成,市场逻辑可能已转向。成交额约束使灵活操作几乎成为奢望,基金经理实质上陷入"大象难转身"的困境。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