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有信心稳定资本市场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中央汇金公司的操作机制展现出类似"平准基金"的功能特征。通过增持ETF等交易手段,中央汇金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吴晓求强调,在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转型的双重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在短期稳定与长期市场化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进一步增强股市的内在稳定性。从长远来看,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竞争力以及投资价值,并为市场注入足够的流动性。同时,还需持续深化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吴晓求指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正经历剧烈波动,部分国家甚至出现了熔断风险与危机。我国资本市场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显著影响,产生了较大程度的震荡。在此背景下,维护市场信心与稳定预期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吴晓求提出了两项具体举措:一是通过中央汇金公司增持ETF来稳定市场;二是推动央国企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与增持。这两项措施向市场传递了明确信号——尽管外部环境充满挑战,但中国有能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自2024年9月起,我国已经开始构建资本市场稳市储备机制,例如央行创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该机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为市场注入流动性:既可以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也可以向大型金融机构提供互换便利工具,还可以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回购增持操作提供流动性保障。
吴晓求还提到,在制度设计方面,有关部门正致力于打通长期资金进入市场的障碍。除了中央汇金增持ETF和央国企的增持回购外,重点还包括进一步推进社保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及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入市通道建设。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选择,还能持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吴晓求认为,在外部压力与内部转型的背景下,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兼顾短期稳定和长期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增强股市的内在稳定性。从短期来看,应做好流动性储备,维持市场在相对稳定和可预期的状态;而从长期来看,则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改善资本市场结构,并逐步完善发行、上市、减持、退市及信息披露等监管制度。
吴晓求还指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竞争力与投资价值。这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投资者形成投资预期的关键前提。我国正持续优化上市公司结构,提升其竞争力和投资价值,尤其支持科创型企业和发展高科技产业;另一方面,市场要有足够的流动性。这需要通过中央汇金操作、央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进一步打通各路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等机制共同维护。
此外,还需进一步深化推进资本市场改革,调整相关制度规则,促进市场公开、透明和公平。这些措施将为我国稳定和发展资本市场提供坚实保障。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