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维持中国资产超配评级,看好A股“慢牛”格局稳固


9月18日,高盛发布最新研究报告,重申对中国A股与H股的“超配”评级,强调应把握市场回调机会布局优质资产。报告特别指出,民营企业龙头、人工智能、反内卷主题以及高股东回报企业,将成为下一阶段重点关注方向。
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及其团队在报告中提出,企业盈利虽是股市持续走强的基础,但充裕的流动性同样不可或缺。他们认为,A股市场已逐步构建出更为稳健的“慢牛”态势,整体抗风险能力和资金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事实上,这并非高盛首次对中国资产表达乐观态度。早在今年8月22日,该行就曾指出,尽管A股近期上涨主要由散户资金推动,市场仍存在大量尚未入场的“存量资金”,预计将进一步推动行情——尤其是中小盘股票的表现。
高盛进一步分析称,目前中国家庭金融资产中仅有22%配置于股票及相关产品,潜在可流入股票市场的资金规模预计超过10万亿元。这一结构表明,居民资产配置仍具备显著优化空间,A股市场有望迎来持续的增量资金。
外资对中国股市的信心也在持续增强。据高盛数据显示,A股持续成为外资净买入力度最强的市场之一,买入倍数维持在1.1倍的高位。从技术指标看,约10%的上证综指成分股及8%的深证成指成分股股价已创出52周新高,显示市场情绪与动能同步提升。
今年2月,高盛策略团队就已维持对A股与H股的“超配”建议。他们认为,人工智能不仅在基本面上对H股构成支撑,也带来流动性利好;与此同时,A股仍处于估值修复阶段,有望逐步缩小与H股之间的回报差距。
更早的2024年10月,高盛首次将中国股票整体评级上调至“超配”,并在随后的报告中多次重申这一立场,预计A股和H股在未来12个月内有望实现约20%的回报率。
除高盛外,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同样看好中国资产。摩根士丹利在9月11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美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已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超过九成受访投资者表示有意增加对A股和港股的配置,显示国际资金正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战略价值。
汇丰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中国首席投资总监匡正也在8月6日发表观点称,在政策支持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继续看好A股中具备高质量成长属性的板块。他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技术推动方及终端应用企业,预计在2025年将迎来盈利增速的显著提升。
此外,花旗于今年3月调整资产配置建议,将中国股票评级上调至“增持”,同时下调美股评级至“中性”,进一步印证了国际机构对中国资本市场前景的共识正在强化。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