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宏观:大漂亮法案另解


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愿景,强调通过激励工作而非依赖福利来实现国家复兴,而OBBA法案中对福利获取资格的严格化,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实践。
分析OBBA法案的具体条款,可见特朗普政府缩减政府开支的决心依然坚定。
外界关注的10年增赤4万亿美元预测,是基于所谓“现行法律基线”(Current Law)的极端假设,即所有现有减税法案均不延期。然而,更具现实意义的观察角度应是“现行政策基线”(Current Policy)下的赤字边际变化。
尽管这种基准选择被部分批评者称为“预算技巧”(Budget Gimmick),但从研究经济实际影响的角度出发,它更能聚焦OBBA法案本身的效应。在此框架下评估,法案带来的实际赤字增量相对有限,且可被预期的关税增收大致抵消;更重要的是,从2029财年开始,年度赤字(相较于现行政策基线)将呈现边际收窄趋势,表明OBBA对经济的刺激作用相对温和。
聚焦法案中的新增减税政策(不包括对现有延期项目的扩张部分),其十年期总规模约在1.5万亿美元左右。其中,备受关注的个人减税项目(如小费税、加班税调整)贡献约4200亿美元;针对企业的新增税收抵扣约2850亿美元;重新激活和强化企业设备投资的加速折旧及抵扣政策则涉及约8000亿美元。
在关键支出削减方面,法案规划十年内:广义医保(如Medicaid等)削减约1.08万亿美元;广义社保(如SNAP食品券等)削减约1140亿美元;IRA(《通胀削减法案》)相关补贴削减约5400亿美元。
诚然,OBBA法案带有“赤字前置”特征,但其后续的“减支后置”并非政府放弃缩减开支意愿的信号,这之间存在显著的市场预期偏差。法案的减支设计并未被用作打击政治对手的工具,甚至在部分领域对共和党传统优势州(红州)和摇摆州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反而突显了其推动财政紧缩的坚定性。
无论是Medicaid还是SNAP的削减措施,其核心都体现了特朗普政府对于减少福利依赖、激励适龄劳动力重返工作岗位的政策导向。这具体表现为对福利领取者施加更严格的工作要求,并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
“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的内涵常被曲解。其本质并非仰仗金融等“虚体部门”的泡沫式增长,或高福利制度下的懈怠,而是植根于“实体部门”的实际劳动产出。这种增长模式能与减税政策形成正向循环,并最终降低政府支出负担。
特朗普所展望的经济繁荣,依赖于普通美国民众的勤奋工作,而非坐享福利转移支付。OBBA法案在福利资格审核上的收紧,正是迈向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
有报道称法案将导致上千万人失去医保资格,此数据存在重复计算和夸大之嫌。政策的核心在于打击欺诈和依赖行为,尤其强调排除非法移民,并要求适龄人群必须通过融入社区、参与工作/学习/志愿活动等方式来获得资格。
这实质上是对既往政策导向的一次调整,从追求“覆盖面的扩大”转向优先确保“资格的严格审核”(eligibility verification over enrollment)。这种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改革方向值得关注。
SNAP部分的改革更彰显了减支决心。OBBA法案创新性地引入基于各州福利发放错误率(error rate)来确定其未来承担成本比例的机制,间接减少了联邦支出。此举极大地激励了州政府主动加强资格审查的严格性。
值得注意的是,法案并未特别偏袒红州。像佛罗里达这样非法移民较多、错误率较高的传统红州,反而面临更高的SNAP支出义务。同时,在关键的2024年大选摇摆州中,有四个州(缅因、宾夕法尼亚、北卡罗来纳、佐治亚)预计将面临约10%的联邦SNAP支出削减,这意味着当地资格审核也将趋于严格。
减支措施的推进节奏也相当紧凑。Medicaid和SNAP的资格收紧(涉及工作时限、公民身份等)大多从2026年10月起陆续生效,而IRA补贴的大规模调整以及SNAP受益范围的修订,则更快地在法案通过后即开始实施或已经落地。
在此框架下,部分州为响应联邦政策导向,可能加速从严执行减支要求。无论如何,这些政策效果在下次中期选举前将日益显现。
从减支的覆盖范围看,与其说是“大义灭亲”,不如视为“一视同仁”。在政治上,特朗普此举代价高昂,既可能削弱其在摇摆州的支持度,也可能冲击基本盘。然而,从宏观政策角度看,这恰恰是其坚定推行财政紧缩决心的最强有力证明。
潜在风险包括:美国经济若急剧下滑,可能迫使货币与财政政策再度宽松,阻碍减支目标;特朗普在党内的凝聚力减弱;其新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及资本外流。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