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溢价指数创年内新低 外资增持龙头股


恒生AH溢价指数近期持续下行,7月18日盘中触及126.23点,创下年内新低点。这一趋势背后,是两地上市个股的估值差异显著收窄。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收盘,在A+H板块的150只个股中,溢价率(A股价格相对于H股的溢价比例)超过100%的股票数量已降至32只,且没有一只个股的溢价率超过200%。其中,晨鸣纸业以199.54%的溢价率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股份和弘业期货,溢价率分别为185.83%和185.47%。
这一局面与2024年末形成鲜明对比。彼时,在160只A+H个股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多达57只,更有10只个股的溢价率突破了200%大关,浙江世宝以319.05%的溢价率高居榜首。
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已出现A股相对H股折价的现象。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招商银行和药明康德这四只个股的A股价格低于其H股,其中宁德时代的折价幅度最大,达到24.63%。此外,亿华通、潍柴动力、紫金矿业和美的集团的溢价率均处于5%以下的极低水平。而在2024年底,不仅没有个股出现A股折价,甚至溢价率低于5%的个股也难觅踪影。
H股强势表现驱动价差收窄
H股市场今年的强劲表现是推动AH溢价收窄的关键因素。统计显示,年内已有7只H股股价实现翻倍上涨。荣昌生物H股表现尤为亮眼,累计涨幅高达3.91倍,山东墨龙和诺诚健华的H股涨幅也分别达到2.59倍和2.05倍。创新药板块的爆发成为重要推手,荣昌生物、诺诚健华、昭衍新药、君实生物等生物医药股领涨A+H板块。即使像荣昌生物A股年内也录得1.45倍的涨幅,但其H股的爆发力更为惊人,直接导致其AH溢价率从去年底的125.80%大幅缩窄至当前的14.53%。
外资增持聚焦行业龙头
市场结构的变化日益清晰,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外资,对港股中基本面扎实的行业龙头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近期多家外资大行频频出手增持H股龙头。
港交所披露信息显示,威灵顿管理公司于7月11日增持恒瑞医药H股114万股,涉资约8493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41%。摩根士丹利看好恒瑞医药,认为其拥有国内药企中最广泛均衡的产品管线,预计未来几年创新药销售将维持高速增长。同样在7月,摩根大通增持了宁德时代H股85.16万股,涉资约2.9亿港元,持股比例升至5.26%。尽管宁德时代H股自5月上市以来涨幅已超50%,A股甚至一度较H股折价30%,摩根大通仍视其为行业首选。此外,药明康德H股获FMR LLC增持,海天味业H股也获得GIC Private Limited的加仓。
国泰海通证券分析指出,港股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以创新药、新能源、消费电子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快速崛起,其盈利增长确定性与全球长期配置需求高度契合。同时,市场分化特征显著,除可选消费外,港股大市值企业的估值溢价普遍低于小市值企业,这反映了机构资金对行业龙头和优质基本面的认可度持续提升。
AH溢价中枢下行趋势确立
对于AH溢价指数持续走低的现象,主流券商普遍认为这并非短期波动,而是深层次结构性变化的反映,预示着AH溢价中枢可能趋势性下行。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自2024年“9·24”行情以来,南向资金持续大幅流入港股,成交占比显著提升,显示内地资金对港股低估绩优龙头的兴趣增强。内地政策环境变化和低利率背景推动了南向资金对H股的重新定价。险资大规模配置银行H股是压低AH溢价指数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银行板块的AH溢价仍有下行空间,将持续对指数构成压力。此外,优质A股公司赴港上市,不仅拓宽了溢价指数的下行空间,也提升了港股整体流动性,缓解了H股因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历史性折价,从而促进两地估值差距的弥合。
招商证券(香港)分析师郭书音也持相似观点,认为当前溢价的回落反映了港股市场的深层次变化,结合短期流动性改善和估值重估,预计未来AH溢价将维持在较低水平震荡。
国泰海通证券进一步强调,港股长期折价的“刻板印象”正被打破。当前AH溢价水平仅回归历史均值附近,随着支撑高溢价长期存在的深层因素发生根本性质变,AH溢价中枢有望进入趋势性下行通道,港股相对于A股的长期估值洼地局面或将逐步改观。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