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总裁陈翊庭:海外长期资金踊跃加码中国资产


近日,香港交易所在深圳举办的2025未来科技峰会现场气氛热烈,可容纳700人的主会场不仅座无虚席,连过道也站满了参会者。场外展区同样人头攒动,众多投资者围绕在投资机构展台前交流问询。
这一火爆场面,折射出当前港股市场的高度关注与活跃态势。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峰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指出,越来越多长线资金和主动管理型基金正重新审视中资股的投资价值,并逐步加大配置力度。“从早期的观望犹豫,到如今的积极布局,海外资本对中国资产的态度发生显著转变,‘不能不投’正成为新共识。”她这样表示。
陈翊庭强调,随着更多企业融资需求和全球资本持续涌入,港股市场已逐步恢复活力并迈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为更好地承接国际资金,港交所正全力优化市场基础设施、扩大产品供给,提升市场深度与吸引力。
海外长期资本回流香港市场
航班上频繁出现的国际投资者面孔、持续增长的港股成交、不断攀升的新股申购规模——这一切让陈翊庭清晰感受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活力正在回归。
“作为港交所CEO,今年我在海外感受到的热情远超以往。”她分享道,“投行和机构争相安排交流会,全球投资者迫切希望了解中国科技与产业前沿动态,交流场面十分热烈。”
海外投资者不仅积极向市场人士咨询中国企业动向,还主动组织赴华实地调研。陈翊庭注意到,往返内地与香港的航班上,外籍专业人士的身影明显增多。
“无论是在上海车展还是其他行业盛会,都能看到海外考察团细致调研的身影——他们不仅关注产品外观,更深入研究技术细节与产业链生态。”她说。
随着对中国资产基本面认知的深化,海外资金加速进场。上半年港股日均成交额达24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接近翻倍。“就连传统淡季的七、八月份也交投活跃,九月前五个交易日中更有三天单日成交额突破3000亿港元。”陈翊庭补充道。
她特别提到,市场普遍存在一个误解,认为港股交易主要依赖内地南向资金,但实际上南向交易占比仅约20%,其余来自广泛的国际投资者。
海外资金在IPO市场同样表现踊跃。“前八个月港股IPO融资总额达1345亿港元,同比激增近六倍。新股认购倍数从前几年的几百倍跃升至如今动辄五六千倍,外资参与度显著提升。近期大型IPO项目中,约七八成认购额来自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的长线基金。”陈翊庭表示。
“不能不投中国”成国际共识
陈翊庭分析认为,去年行情更多由政策驱动,而今年市场回暖则基于企业基本面的真实改善。在全球资产再配置的背景下,港股市场一批优质中国企业为国际资本提供了重要投资选择。
她回顾道,外资对港股投资经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去年“9·24”行情后,部分对冲基金与指数基金为避免踏空而匆忙入场;而今年初以来,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影响力提升,主动型基金及主权财富基金等长线资本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中资企业,并基于基本面判断加大配置。
“尽管港股已连续多月表现活跃,但全球投资者仍在积极寻求分散投资的机会,中国资产成为其组合调整的重要方向。经历了半年多的市场验证,外资对中国资产的认知已从‘不能投’转变为‘不能不投’。”陈翊庭说。
她指出,长线资金高度重视政策稳定性和发展可预期性。在许多国际投资者看来,中国不仅是规模巨大的市场,还具备明确的政策导向、活跃的创新环境和领先的科技实力,这在全球范围内具稀缺性。
扩充产品“货架”推动市场持续繁荣
面对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信心的全面提升,陈翊庭认为港股市场的活跃表现具备可持续性。为把握这一机遇,港交所正致力于丰富产品供给,强化市场生态。
“我们坚持以包容态度支持各类企业融资需求,通过持续上市改革提升市场开放性。生物科技、先进制造、新消费——只要获得投资者认可,我们都欢迎。”她强调,港交所希望成为内地企业国际化的首选平台,并与内地交易所优势互补,共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支持IPO的同时,港交所也积极鼓励已上市企业通过再融资持续发展。“海外长线资金尤其看重再融资带来大额配置机会。前八个月港股再融资规模超3500亿港元,多家科技企业再融资金额已超过IPO募资额。”陈翊庭透露。
此外,港交所正筹划推出更多元的产品类型,以满足国际投资者对流动性管理和资产配置的需求。“除股票外,我们将着力发展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等相关产品,为大型长线资金提供更完备的投资选择。”她表示。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