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电驱赴港IPO:防爆电机龙头的机遇与挑战

2025-09-08 18:24:373 0

>>>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全球工业电机行业正面临深度重构,作为行业领军者的卧龙电驱(600580),凭借年均超千万台电机的产能和覆盖全球的九大生产基地,持续强化其国际化战略布局。

公司目前已积累超过1500项授权专利,为多家国际工业巨头提供核心电驱产品,并以高效节能电机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升级。此次向港股市场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卧龙电驱正式启动“A+H”双平台资本战略。其是否能够借助国际资本打破外资技术壁垒、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进而讲述中国智造出海的崭新篇章,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一、技术引领与全球布局的双轮驱动

自1995年成立以来,卧龙电驱逐步成长为电驱动系统领域的全球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业务涵盖防爆电驱动系统、工业电驱动系统、暖通设备电驱动、新能源交通电驱动及机器人组件等五大板块,构建了多元且协同的产品矩阵。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2024年收入计,卧龙电驱在全球防爆电驱动系统市场中占据4.5%的份额,位列第一;在工业电驱动与暖通电驱动领域,则分别以2.8%和2.0%的份额居于全球第四和第五,展现出卓越的综合竞争力。其客户网络遍及全球,订单基础稳健。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5年6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2.66亿元、155.67亿元、162.47亿元和80.31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8.39亿元、5.53亿元、8.32亿元和5.48亿元,整体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通过十余年来对ATB集团、意大利SIR机器人公司及美国通用电气中低压电机业务等一系列战略并购,卧龙电驱实现了技术、品牌与渠道的全球整合。目前,其45家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欧洲等多地,海外业务收入贡献超过40%,服务范围覆盖百余个国家。

在研发方面,公司拥有1800余名技术人员,累计申请专利2700余项。2024年研发投入达6.24亿元,推动多项技术实现突破。例如其轴向磁通电机的功率密度已达到7.5kW/kg,媲美国际领先企业;防爆电机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沙特阿美、中国石化等能源巨头,子公司南阳防爆近年来利润贡献显著,体现出传统优势业务的持续竞争力。

然而,在亮眼业绩的背后,卧龙电驱也正面临业务结构转型与新兴市场开拓的双重考验。

二、结构瓶颈与新兴业务的成长挑战

尽管防爆、工业及暖通三大传统业务合计占总营收比例超过80%,构成了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但其增长动力正在减弱。2023至2024年间,防爆业务增速从13.15%急剧下滑至0.19%,工业电驱动增速也从11.78%回落至0.07%,暖通板块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一变化与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及传统行业周期波动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新兴业务表现未达预期。2024年,新能源交通电驱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6%至3.9亿元,毛利率从2022年的13.4%大幅收缩至2025年的0.8%。同时,核心工业电机业务也在2025年上半年出现3.5%的增速回落,折射出宏观环境下制造业投资疲软的现实压力。

机器人组件业务虽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11.2%的收入增长,表现较为亮眼,但其营收占比仅2.7%,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该业务毛利率同期由23.4%下降至22.1%,反映其仍处于“以价换量”的市场拓展阶段,盈利质量有待提高。

公司在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已展开布局,如投资智元创新并成立合资公司,然而人形机器人技术路线尚未成熟,商业化前景仍不明朗。eVTOL航空电机虽获200台订单,但其大规模应用仍需通过适航认证等关键环节。总体来看,新兴业务目前尚未能有效扛起业绩增长大旗,在面对华为、特斯拉等已建立生态优势的对手时,挑战依然艰巨。

除了业务层面的结构性压力,公司在财务与整合能力方面也面临现实考验。

三、财务压力与战略整合中的新机遇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5年6月,卧龙电驱的短期银行及其他借款达到51.35亿元,同期现金及等价物为27.92亿元,偿债压力显著。尽管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202.5%至6.92亿元,但该改善主要源于剥离亏损新能源资产所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其持续性尚待观察。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例达67.74%,周转天数延长至125天,显示资金周转效率偏低,同时对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仍有提升空间。2024年,因联营公司红相股份股价波动导致的金融资产减值损失达2.11亿元,进一步影响净利润表现。

战略方面,公司在新能源车电驱领域耕耘超过十年,但仍处于行业第三梯队,2024年收入较三年前累计下滑39.7%,毛利率仅1.1%。为止损聚焦,公司于2025年初以7.2亿元出售光伏、储能等亏损业务,正处于战略清障与重新定位的关键阶段。

过往的外延式并购虽快速拓展了全球业务,但也带来了商誉积累与整合难题。截至最新报告期,公司商誉账面价值达14.68亿元,涉及ATB、SIR等十余家被收购企业。部分海外子公司如意大利SIR在技术与市场协同方面尚未完全释放潜力,北美、中东等地区的本地化运营与服务能力仍待加强。未来如业绩不及预期,可能引发商誉减值风险。

此次赴港上市,被视为卧龙电驱突破当前瓶颈的重要举措。募集资金计划用于扩产、研发投入及新兴领域拓展,有望缓解债务压力、增强资金实力。同时,借助香港资本市场的高度国际化,公司可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调配,加速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布局。

2024年,卧龙电驱海外收入占比已达42%。H股平台有望成为其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深化全球合作的新跳板。身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卧龙电驱仍具备凭借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突破增长边界的可能性。其未来的发展路径,也将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重要的参照。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