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指数逆势大涨近50%,凭什么脱颖而出?


随着反内卷政策持续落地,市场正迎来结构性转变。一系列精准施策推动中下游行业供需关系逐步优化,光伏、钢铁、化工、水泥等板块盈利预期明显改善,行业竞争趋于理性,多家上市公司业绩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政策效应逐步释放,中游制造与下游应用领域景气度显著提升。据多家券商研报指出,自下半年以来,在政策引导与行业自律双重推动下,部分中游制造业价格机制趋于健康,产能布局更趋合理,整体盈利能力有所修复。
以光伏产业为例,尽管产品价格仍处低位,但市场已出现积极信号。在近期一场科创板新能源行业集体业绩说明会上,晶科能源董事长表示,招投标市场已逐步响应反内卷导向,企业报价趋于理性,中标价格稳中有升,行业正朝健康有序方向发展。
供给侧改革亦在深入推进。部分龙头企业主动调整产能策略,不再盲目扩产,转而聚焦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有企业通过对TOPCon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产能提质,还有公司在多晶硅等环节实施减产调控,全年产量指引更趋谨慎。一批企业明确提出“量利平衡”策略,通过优化区域市场布局、提升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实现自律性产能调节。
政策优化推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回升,未来业绩可期。据相关“反内卷指数”成分股预测显示,多数企业未来三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新报告指出,产能治理已初见成效。光伏、钢铁、水泥等行业通过政策规范与行业自律,竞争格局得以重塑。光伏设备领域资本开支大幅收缩,钢铁、水泥企业通过错峰生产、跨区域整合等方式推动毛利边际改善。
以钢铁行业为例,上半年尽管营收略有下滑,但利润总额同比显著增长,行业平均利润率同步提升。这一转变得益于行业加强自律、控制生产节奏,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同时降低原料成本,支撑利润修复。
随着供需结构持续优化,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展望积极。例如多氟多表示订单已排产至年末,储能板块稳健增长,电动两轮、三轮车电池等新业务潜力显著,预计明年将实现大幅提升。市场信心亦反映在股价表现中,多家公司年内涨幅明显。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