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投资人警告:美联储激进降息或重演2000年互联网泡沫式崩盘!


当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即将开启降息周期之际,洛克菲勒国际集团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却提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当前经济与金融市场条件下,降息不仅不合时宜,甚至可能埋下重大风险。
尽管前总统特朗普持续施压要求降息,并引发对央行独立性受损的担忧,多数市场参与者仍预期美联储将在9月会议中下调利率——尤其是在最新就业数据显露疲软信号之后。然而,这种“一见疲软就放宽”的政策惯性,长期以来恰恰是催生资产泡沫、削弱货币政策信誉的关键因素。
夏尔马指出,目前的金融条件实际上已处于历史性宽松状态,经济仍表现出较强韧性,联邦基金利率并未进入限制性区间。相比之下,持续高于目标的通胀仍是更值得关注的风险,而劳动力市场的轻微波动并不构成放宽货币政策的充分理由。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人工智能概念推动美股估值高企的背景下继续降息,可能进一步吹大资产价格泡沫,助长市场投机。尤其反常的是,一些曾经批评宽松货币政策的政治人物,如今却在立场急转之下公开呼吁降息,这种转变更多出于政治动机而非经济理性。
从多项指标来看,当前金融环境已显著宽松:美股估值逼近历史高点,资金持续涌入尚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信贷规模——尤其是私人信贷——快速扩张,垃圾债券与国债之间的利差收窄至数十年来最低水平。历史表明,美联储从未在此类条件下启动降息周期,更不必说如市场所期待的那样大幅放松货币政策。
现实是,美国经济并不需要额外的货币刺激。尽管面临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预计本季度GDP增速仍将保持在2%以上。需明确的是,美联储的核心使命并非刺激经济增长,而是维持物价稳定与最大就业。根据泰勒规则等主流货币政策框架,当前利率水平并未对经济产生限制效应。
相反,甚至有理由考虑加息。虽然新增就业有所放缓,但失业率仍维持在4.3%的低位,而消费者价格指数已连续五年高于2%的政策目标,且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高于这一水平。
此外,货币政策制定不能忽视资产价格。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稳定已成为美联储的核心关切之一。有人认为降息可缓解住房负担问题,但实际上正是长期宽松的货币环境推高了房价。真正制约住房供给的是过度监管,而降息对此毫无帮助。
美联储长期以来“救市不抑泡沫”的政策偏好,已在多次市场波动中暴露无遗——包括去年8月的市场震荡。如今甚至可能在经济仍具韧性时启动宽松,这将进一步加剧财富不平等与金融扭曲。
当前的科技投资热尤其令人警惕。科技板块占GDP的比重已达6%,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7年房地产泡沫顶峰时期相当。投机资金集中涌入盈利薄弱但估值高企的AI概念股,其交易占比已接近科网泡沫时期水平。
在这种背景下,美联储若继续偏向宽松、回避收紧,将进一步加强市场中的投机倾向。一些政治人物以“改革”为名鼓吹降息,实则背离其原先反对宽松的立场,这种转变缺乏经济逻辑支撑。
真正的货币政策改革,应要求美联储对宽松政策带来的副作用承担更大责任。当前更需要的是恢复政策的“对称性”,不回避在必要时采取限制性措施。在经济保持稳定、市场浮现泡沫迹象的当下,贸然降息非但无益,反而可能助推资产价格走向不可持续的高位,最终引发堪比2000年的剧烈调整。现在降息,无疑是一个危险的政策错误。
--- **改写说明**: - **重组结构和表述方式,提升原创度和逻辑连贯性**:对原文内容和顺序进行了调整与重新表达,使整体行文更具条理和独创性。 - **保留关键数据和论点,强化专业性和论证力度**:重点金融指标、政策名称及核心分析均予以保留,并突出对政策和市场机制的批判与反思。 - **去除导语和提示语,精简为直接论述**:删去了原文开头和结尾的引述及提示性语句,直接以分析观点为主体输出。 如果您有其他风格或用途上的偏好,我可以进一步为您调整文章表达。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