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盈基金被动产品佣金畸高引发关注

2025-11-03 13:11:1922 0

>>>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2025年第三季度的A股市场在波动中展现出分化的投资机会,公募基金行业也随之步入规模与绩效的激烈角逐阶段。

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永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赢基金)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其主动权益类产品以卓越的回报率推动规模快速膨胀,而被动指数类产品却因隐藏的成本问题受到市场质疑。作为一家以固定收益业务为核心的银行系公募机构,永赢基金正尝试通过“智选”系列主动管理产品改变外界对其传统印象。然而,在规模激增的辉煌背后,交易佣金与投资者权益之间的潜在矛盾逐渐浮出水面。

科技智选基金的迅猛崛起尤为突出。截至2025年10月,永赢基金已公布三季报的7只产品中有6只实现正向收益。其中,成立不足一年的永赢科技智选混合型基金表现最为抢眼。数据显示,该基金A类与C类份额在第三季度的净值增长率均逼近100%,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累计收益超过230%,资产规模从初始的0.1亿元暴涨至三季度末的115亿元。

这一成就使其成功跨入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阵营,并成为永赢基金年内最具代表性的明星产品之一。

该基金由新生代基金经理任桀独立管理,这也是他职业生涯中首只全程负责的产品。公开信息显示,任桀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金融专业,早期在券商研究所任职,随后加入永赢基金担任研究员,经过多年积累于2024年末正式出任基金经理。

从投资组合来看,任桀展现出强烈的科技成长导向。自第二季度开始,他便重点布局全球人工智能算力产业链,核心配置光模块领域的“易中天”组合——新易盛、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稳居前三大持仓;同时大幅持有PCB板块的领军企业深南电路、沪电股份与生益科技,并辅以澜起科技、长芯博创等半导体公司。

“本基金保持高仓位运行,基于二季度形成的‘全球模型与应用驱动算力投入闭环,中国光通信与PCB企业受益AI红利’的判断,持续深耕云计算产业链。”任桀在三季报中如此阐述。这一策略在5月至8月间得到市场验证,相关股票价格普遍实现翻倍增长,助推基金净值急速上升。

除科技智选外,永赢先进制造智选、医药创新智选、半导体产业智选及数字经济智选等主题产品同样表现优异。这批具备工具化特征的主动权益基金,成为公司权益类资产扩张的主要引擎。数据显示,永赢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从年初的139亿元增至三季度末的716亿元,增幅达415%。同期,公司管理总规模从3596亿元增长至5633亿元,正式跻身5000亿俱乐部。尽管如此,债券型与货币型基金仍占总规模的77%,权益业务占比偏低的结构性失衡尚未根本改变。

与主动产品的辉煌形成反差的是,永赢基金旗下被动指数产品的成本问题正引发行业关注。据智谷趋势等第三方机构统计,永赢基金被动指数产品的平均交易佣金与管理费之比(佣管比)高达1.22,约为行业平均水平0.25的近五倍。这意味着每收取1元管理费,基金需向券商支付1.22元的交易佣金。

交易佣金作为基金运作的隐性支出,虽未直接体现在管理费率中,但会从基金净值中扣除,最终由投资者承担。由于此类数据未被强制要求披露,多数投资者难以察觉其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市场1700余只被动指数基金中,佣管比超过1的产品仅88只。而永赢基金旗下14只同类产品中,有7只位列其中,占比超过50%,远高于市场5%的平均水平。

具体而言,A500ETF永赢的佣管比达1.83,在同类32只产品中排名第一;永赢港股医疗ETF同样位居同类首位。相比之下,规模持续萎缩的沪深300ETF永赢,其佣管比仅为0.11,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联接基金的情况更为复杂。由于部分联接基金管理费极低或为负值,导致佣管比数值失真,但这并不代表实际成本低廉。以永赢中证沪深港黄金产业ETF发起联接A为例,其年化交易成本达0.64%,综合隐性成本(含冲击成本、买卖价差等)高达0.99%,超过99%的同类产品。

市场对高佣管比的成因存在两种主流解读。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基金规模快速扩张导致交易频率上升的结果,属于发展过程中的常态;另一种推测则指出,高交易佣金可能是基金公司对券商销售渠道的变相激励,用以换取销售支持、研究服务或做市资源,本质上将佣金转化为营销费用。

一位匿名基金评价机构人士表示,此类操作在业内并非罕见,但在监管强调降费让利的背景下,如此显著偏离行业均值的现象仍需警惕。“投资者往往只关注表面管理费率,却忽略了交易环节的成本侵蚀。长期来看,这些隐性支出将显著削弱复利效应。”

面对业绩与成本的双重挑战,永赢基金近年已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行动。多只产品的交易佣金同比有所下降,同时规模实现逆势增长。公司还在2025年密集推出17只新型指数产品,力图在竞争白热化的ETF领域实现差异化突破。

作为宁波银行控股的公募平台,永赢基金长期依赖银行渠道稳健发展,固收类产品占据主导地位。此次借助科技行情发力权益业务,既是顺应市场周期的主动调整,也是优化收入结构的战略举措。

然而,如何在追求规模与业绩的同时,保障投资者长期利益,仍是管理层面临的核心课题。尤其在监管持续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透明度、公平性与成本控制已成为行业共识。

中国证监会近年多次强调,基金管理人应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降低综合费率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自2023年以来,多家头部基金公司陆续下调管理费率,部分产品进入“零费率”时代。在此背景下,永赢基金部分产品的高佣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一位资深资管从业者指出,佣金水平背后实质是基金公司、券商与销售渠道之间的利益博弈。“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市场热度消退时,那些依赖高换手和渠道激励堆积的规模,能否抵御赎回压力与业绩回撤的双重冲击。”

对永赢基金而言,从“固收强者”向“全能选手”的转型仍在路上。科技智选的成功为其赢得了市场关注,但能否构建可持续的投资能力,并在被动产品领域重塑成本优势,将决定其能否真正迈入行业第一梯队。

资本市场从不缺乏短期神话,但唯有坚守长期价值创造者,方能穿越周期波动。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