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新潮小股东再逼宫,退市前控制权争夺升温


ST新潮于6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确认收到来自深圳市宏语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宁波国金阳光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陈开军等六名股东的联合函件。该函件核心诉求是要求公司监事会立即行动,召集2025年度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核心议题聚焦于提前完成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全面换届。
此次中小股东集体行动的背后,市场普遍关注到新晋控股股东伊泰B(900948.SH)的潜在影响。今年5月,伊泰B刚刚斥资逾115亿元,通过要约收购成功拿下ST新潮51%的控股权。收购完成后,部分中小股东曾尝试推动临时股东大会以改组管理层,但其提议被ST新潮董事会以程序性理由驳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提请召集的股东在函件中明确表示,其行动已获得伊泰B的支持。
ST新潮当前正深陷退市危机漩涡。由于未能按期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股票自5月6日起已被强制停牌。根据相关规定,若公司在停牌后规定期限内仍无法完成年报披露,将面临终止上市的严峻风险。这一紧迫的退市倒计时,无疑为当前的控制权之争增添了更多复杂性和变数。
中小股东再度联合施压
此次六名股东的联合行动,被视为对ST新潮董事会此前否决决议的直接回应。就在6月30日公告前一天(6月29日),ST新潮董事会曾以7票全票否决了这些股东关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请求。董事会当时的否决理由是,深圳宏语等股东在首次提请时未能附上具体提案内容,仅由部分股东后续提出临时提案,不符合公司章程及法律法规要求。
对比文件内容,6月30日提交的《提请函》与6月19日被拒提案的核心内容高度一致。提案股东在文件中着重强调,ST新潮第十二届董事会至今未能披露2024年年报,导致公司退市风险急剧攀升且时间异常紧迫。因此,他们强烈要求立即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提前换届相关提案,并提交了一份包含8名非独立董事、4名独立董事及3名监事在内的完整新一届管理层候选人名单。
此次函件措辞更为强硬,形同“最后通牒”。股东要求监事会必须在5日内发出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并在通知发出后的第16日召开会议。函件警告称,若监事会以任何理由阻碍会议如期召开或导致相关议案无法审议,将被视为恶意干扰股东大会。
有华南法律界人士分析指出,股东此举意在为后续行动奠定基础。若董事会和监事会均拒绝履行职责,股东方可能依据《公司法》第63条自行召集会议。该条款规定,董事会不履行召集职责时由监事会召集;若监事会亦不召集,持有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自行召集主持。
多方势力交织博弈
ST新潮的控制权争夺战,新控股股东伊泰B的角色尤为关键。
提请召集股东在函件中披露,伊泰B已表态支持本次股东大会的召集动议。更引人注目的是,在股东提名的15名董监高候选人中,多位人选的名字与伊泰系现任高管高度吻合。
企查查信息显示,被提名的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刘春林,其姓名与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伊泰B母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完全相同。同样被提名为非独董的张晶泉、李俊诚,则分别与伊泰B现任董事长、伊泰集团总工程师同名。另一非独董候选人刘万洲的名字,也与内蒙古伊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致。
这场控制权之争始于今年4月。彼时,伊泰B宣布以每股3.4元、总价近118亿元的价格,向ST新潮全体股东发出收购51%股份的要约,较当时市价溢价约20%。最终,伊泰B成功收购了总股本50.1%的股份,耗资115.84亿元,并于5月30日完成股份过户登记,正式入主。
作为新晋控股方,伊泰B并未直接出面推动改组,而是选择支持中小股东提案。前述法律分析认为,这可能与《公司法》关于股东需持股90天方可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规定有关,伊泰B的持股时间尚不满足要求。记者尝试联系伊泰B证券事务代表求证,但未能接通。
此外,市场亦关注到“德隆系”背景可能存在的关联。自2019年以来,每逢ST新潮年度股东大会前夕,常出现带有德隆系背景的中小股东联名提出罢免议案的情形。
本次提案方之一的深圳宏语,其股东结构被认为与德隆系存在潜在联系。企查查信息揭示,深圳宏语的股东之一吴瑞,同时是中海达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中海达投资的董事长为李向春,而陈开军(本次提案股东之一)也是该公司股东。
李向春的身份背景引人瞩目,其曾是原“德隆系”旗下健桥证券的核心人物,现任重庆路桥董事长,并曾担任已退市的中银绒业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中银绒业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曾在2022年出资1500万元投资了深圳宏语持有的一个资管计划收益权项目,该计划的底层资产正是ST新潮股票。2023年5月,中银绒业再次以意向金形式出资2000万元参与深圳宏语另一信托计划受益权项目,其底层资产同样指向ST新潮股票。
退市阴云笼罩
年报持续“难产”导致的退市风险急剧升高,可能是伊泰B急于介入公司治理的核心动因。
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内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ST新潮股票已于5月6日起停牌。根据现行规则,若停牌满两个月仍未披露年报,公司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ST)并复牌交易。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的两个月内,仍未能披露经半数以上董事保证真实、准确、完整的年报,公司将被终止上市。上交所已于4月28日发出监管工作函,明确指出公司行为违反《证券法》,风险巨大,并提出相应监管要求。
对于年报延迟的原因,ST新潮解释称时间紧张、材料收集(特别是审计所需的询证函回函)耗时较长,公司正在全力配合审计机构补充提供所需资料。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在年报编制关键期接连遭遇审计机构变动。原年审机构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因内控分歧未被续聘,新聘的中瑞诚会计师事务所又以“工作量超负荷”为由临阵请辞。直至3月20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才接手2024年度审计工作。
此外,停牌期间,公司董事程锐敏、戴梓岍也相继因个人原因辞职。公告显示,两人自2020年6月起担任董事,辞职时距离任期届满尚有9个月。
ST新潮的主营业务为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与销售。从过往业绩看,公司经营表现尚可,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3.65亿元、31.27亿元、25.96亿元和16.52亿元。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