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井食品H股定价折价30%暗盘下跌,业绩承压高管涨薪,明日恐破发?

2025-07-03 18:38:579 0

>>>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好的,这是根据原文核心信息重新理解并创作的文章,保留了必要的语义标签,并确保了原创性:

安井食品H股暗盘遇冷,三成折价叠加多重隐忧引破发疑虑

安井食品(股票代码待定)在港股上市前夕的暗盘交易中表现疲软,股价下跌。这一态势与其H股发行定价显著低于A股密切相关。公司此前公布的H股发行价为每股60港元(约合人民币54.76元),相较于其A股在定价基准日(7月1日)78.74元人民币的收盘价,折价幅度接近30%。这一显著的价差,叠加公司基本面显露的诸多挑战,使得市场对其明日正式挂牌后的表现充满担忧。

业绩增长失速,管理层薪酬逆势攀升

作为国内速冻食品领域的头部企业,安井食品近年来的增长势头已明显放缓。财务数据显示,其营收增速从2022年的31.39%一路下滑至2024年的7.7%,对应营收分别为121.8亿元、140.5亿元和151.3亿元。更为严峻的是,归母净利润增速呈现断崖式下跌,从2022年的61.37%骤降至2024年的近乎停滞(0.46%)。进入2025年,压力有增无减,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3%,归母净利润更是下滑了10%。

治理隐忧浮现

与业绩表现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公司核心管理层薪酬的持续上涨。2022年,董高监薪酬总额为1207.87万元,至2023年大幅跃升60%至1936.61万元,2024年进一步微增至1973.22万元。短短两年间,总额增幅高达63.4%。以人均计算,2024年董高监人均薪酬达131.55万元,较2022年的92.91万元上涨超过40%。

A股市场分歧,中小股东担忧权益稀释

尽管港股暗盘交易已启动,A股投资者对安井食品的态度却相当复杂。自2024年10月8日创下105.5元高点后,其A股股价便持续下行,至2025年7月3日收盘报77.67元,期间跌幅达19%。在公司关于港股上市的议案表决中,虽然获得了70.63%的赞成票,但反对票比例也高达28.78%。值得注意的是,在持股低于5%的中小股东群体中,超过六成投下了反对票。他们主要的忧虑在于港股发行可能导致A股股东权益被稀释,以及对公司在两地市场的估值和未来表现的信心不足。

食品安全风波冲击品牌信任

2025年,安井食品卷入多起食品安全相关的消费者投诉。根据第三方投诉平台信息,消费者反映在多个主流电商及社区团购平台购买的安井产品中,存在异物混入、包装破损、产品发霉等质量问题。其中,“速冻丸子内含塑料异物”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但涉事商家以“包装已开封”为由仅同意退还12元货款,拒绝进一步赔偿。这些事件暴露出公司在生产质量控制环节的漏洞以及渠道管理的风险。研究机构多次警示“食品安全风险可能严重冲击市场信心”。尽管公司坚称生产流程合规,但投诉在多平台的扩散已实质性损害了消费者信任,对品牌形象和未来销售构成潜在威胁。

行业红海竞争,价格压力凸显

当前速冻食品行业集中度不高,新品牌不断涌入,并常以低价策略抢夺市场份额。安井食品不仅面临海欣食品、惠发食品等传统对手的竞争,还需应对餐饮品牌自营产品、大型商超自有品牌等新势力的挑战。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引发价格战,持续挤压公司利润空间。

与此同时,公司在尝试向高端化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在保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和营销推广,运营成本和压力陡增。以预制菜领域为例,随着资本涌入和供给快速增加,部分热门品类(如小龙虾)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安井食品的核心产品价格也普遍承压:2022年至2024年9月,速冻调制食品均价从1.4万元/吨降至1.36万元/吨;速冻面米制品从1.07万元/吨降至1.01万元/吨;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均价更是从2.03万元/吨下滑至1.79万元/吨。

预制菜增长引擎熄火

曾被寄予厚望的预制菜业务,如今增长动力明显不足。2022年,安井食品通过收购新宏业和新柳伍大举进军预制菜领域,当年该业务收入即猛增一倍多至30.24亿元,超越速冻面米制品成为公司第二大业务板块。然而,其增速随后迅速放缓,2023年、2024年分别仅为29.84%和10.76%。

出海之路道阻且长

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拓展海外被安井食品视为寻求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赴港上市亦旨在增强其国际融资能力以支持该战略。然而,食品企业出海面临重重障碍,核心在于饮食文化的巨大地域差异。

目前,海外市场对安井食品的业绩贡献微乎其微。2025年一季度,公司总营收36亿元中,境外收入仅3980.31万元,占比约1%,且同比还下降了3.1%。招股书披露,近三年其海外收入占比始终徘徊在1%左右,主要依赖欧美市场,唯一的海外生产基地位于英国。尽管公司规划了产品出口和本地化供应链建设两条国际化路径,但在海外建立品牌认知、铺设销售渠道以及适应本地口味偏好都非易事。加之海欣食品、思念食品、千味央厨、得利斯等国内同行也纷纷布局海外,国际市场的竞争同样激烈。

渠道稳定性存疑

2022至2024年间,安井食品每年新增经销商数量分别为336家、454家和499家,但同期终止合作的经销商数量也达到152家、326家和446家。这相当于几乎每天新增一家经销商的同时,也有一家经销商退出合作网络。公司解释退出的原因包括经销商调整业务方向、退出市场、违规操作或业绩未达标等。然而,如此高频的经销商更替,仍反映出公司在渠道稳定性维护、经销商激励与支持体系方面可能存在不足,这对产品的市场覆盖广度和销售的持续性构成了潜在风险。

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安井食品在港股上市之际,正面临业绩增速大幅放缓、核心产品价格下行、市场竞争白热化、食品安全信任危机、海外拓展成效甚微以及渠道波动等多重挑战。其H股较A股大幅折价发行,更是市场对其当前估值和未来前景谨慎态度的直接反映。明日正式登陆港股后,其股价能否守住发行价,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如何评估并消化这些复杂的负面因素。投资者需持续关注其基本面改善迹象、新业务突破进展以及竞争格局的演变。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