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A股似2014年底,两大力量推四季度突破

2025-07-06 18:22:5710 0

>>> 实盘10倍杠杆策略平台

当前A股市场环境与2014年末存在相似特征,多家机构认为行情突破仅待催化剂点燃。中信证券指出,投资者在港股、小微盘及产业赛道已积累赚钱效应,新基金发行温和回暖,非金融板块盈利预期接近底部,政策端"反内卷"与内需提振方向明确。市场亟需的导火索可能来自中美政策超预期或科技产业突破。中报季配置坚持三条主线:强产业趋势的AI与创新药;业绩估值匹配的北美算力链(通信/电子)、有色及游戏;主题博弈型的军工及反内卷新能源。预计有色、AI硬件、创新药等板块将轮动领涨。

长江证券:三重动力驱动资产重估

中国资产重估由新成长、新消费、新质生产力三大引擎推动。外部环境变化促使政策重心转向扩内需,货币与财政支持将持续加码。历史经验显示政策发力能有效对冲外部风险,1999年、2014年及2019年牛市均出现在基本面缓步回升期。下半年市场或呈前低后高态势,三季度受出口走弱影响承压,四季度随着国内外宽松政策落地,行情有望转向明朗。

申万宏源:蓄势待突破的震荡市

短期指数冲高更多反映情绪修复,当前基本面与赚钱效应尚未达到全面牛市标准。维持2026-2027年核心牛市的判断,2025年四季度或现有效突破,三季度则延续偏高中枢震荡。配置上需注意高股息板块短期过热风险,待关注度回落再布局。中美关税缓和助推互联网资本开支回暖,国内AI算力链迎来催化。反内卷政策短期利好电力、钢铁等板块,2026年中游制造供需结构有望系统性改善。港股流动性波动属短期现象,战略看好逻辑不变。

招商证券:双轮驱动指数关键突破

反内卷政策推动钢铁、新能源领涨,AI技术革命激活科技龙头,二者合力助推上证指数突破关键点位。中长期看,反内卷将加速产能出清,改善企业盈利能力,"高质量"股票构成指数突破的首级动力;AI基础设施与应用生态则形成第二增长极。下半年建议采取"左手高质量价值股,右手大空间科技赛道"的哑铃型配置策略。

银河证券:震荡上行中的结构性机会

中报披露期叠加外部不确定性,市场波动或加剧。政策持续发力下新动能领域更受资金青睐,A股估值优势与资金面向好支撑震荡上行趋势。配置聚焦四维度:1)低估值高股息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中凸显防御价值;2)科技主线,关注海洋经济等政策催化;3)消费复苏,以旧换新政策显效释放潜力;4)并购重组主题机会。

西部策略:避险优先应对美债洪峰

人民币企稳拓宽政策空间,但需警惕7月美债超发引发的流动性冲击。在美联储转向宽松前,"安全资产"仍是配置核心:短期聚焦本金确定性的"中特估"(黄金/银行/资源股),长期布局现金流稳定的"科特估"(国产AI算力链)。

东吴证券:反内卷重塑产业格局

反内卷政策对新兴产业作用显著:汽车等央国企主导行业更易推进并购重组;光伏、锂电等民企领域则侧重行业自律与控产挺价。供给侧优化将夯实周期底部,头部企业盈利与抗风险能力双提升。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建议左侧布局储能、锂电、新能源整车及晶圆代工;同时关注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及电商领域产能出清机会。

中泰证券:震荡市中的结构机会

反内卷政策以新能源车、光伏为主要着力点,但因民企主体特性,行政去产能难再现,行业整合将是主要路径。市场预计维持震荡格局,全面突破条件尚不成熟。

湘财证券:政策托底下的慢牛基调

新"国九条"与稳增长政策叠加,奠定市场慢牛基础。科技、绿色、消费、基建构成全年主线。7月处于关税缓冲期,国内政策有望加码,但需警惕美联储政策反复扰动。建议关注科技突破(半导体/游戏)、红利板块(银行/保险)及消费复苏领域。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