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基持续走高,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近期债基市场迎来一波回暖行情,多家机构分析认为这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一方面,3月18日至2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连续净投放流动性,有效缓解了资金面压力;另一方面,受美国关税政策等外部事件影响,权益市场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资金转而流入债券市场寻求避险。
据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绝大多数纯债基金在过去一周均录得正收益。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有多只基金实现了连续四个交易日的上涨行情。特别是长期纯债基金表现尤为亮眼,统计显示有超过40只基金(不同份额分开计算)的周涨幅超过了1%。
在具体产品方面,国泰惠丰纯债和华泰保兴尊益利率债两只基金表现最为突出,分别以超过1.8%的周收益率位居涨幅榜前两位。值得注意的是,仅4月3日当天,这两只基金的单日涨幅就超过了1.2%。从持仓情况来看,国泰惠丰纯债规模超过27亿元,主要投资品种包括24特别国债06、24特别国债01等多只债券;而华泰保兴尊益利率债则持有23附息国债09、24特别国债04等资产。
从净值修复情况来看,上述基金已基本收复了今年3月初以来的跌幅。事实上,这并不是个例。数据显示,大多数纯债基金均呈现出相似走势:经历了3月初至3月17日约半个月时间的持续调整后,基金净值自3月18日起开始企稳回升,并在4月初的三个交易日内出现快速拉升,部分产品甚至创出3月初以来的新高。
从长期表现来看,债券型基金的投资价值进一步显现。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债券型基金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2024年利润较2023年增长超过70%,达到约4102亿元。
"跷跷板"效应重现伴随着债基的强势回暖,股票型基金出现明显回调,股债市场间的"跷跷板"效应再次显现。截至4月6日,除了部分医药和农业主题基金保持正收益外,超过80%的股票型基金近一周收益为负,其中超200只基金跌幅超过3%。
回顾过去,这种情况在今年并非首次出现。在大科技行情如火如荼之际,AI、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投资热潮曾推动相关个股股价屡创新高,部分权益类基金在短时间内收益率甚至突破60%,而债券型基金则出现了快速回调。
对此,有基金经理指出,股债"跷跷板"效应并非固定不变的市场规律,更多是在存量博弈市场中出现。当市场资金池规模扩大甚至出现流动性外溢时,也有可能形成"股债双强"的局面。
展望后市,多位业内人士认为,震荡或将成为2025年债券市场的主基调之一。投资者在进行资产配置时,或许不宜将资金过度集中于单一类别资产,而应通过搭建具有对冲价值的投资组合来应对市场波动和风格轮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