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策略:青睐远端次新投资潜力,发掘其价值,确保长远回报。


分析师:王杨 来源:浙商证券策略团队
摘要
核心观点
在选择股票上,除行业情况、竞争格局、公司地位、商业模式等常规要素外,我们建议重视上市时间这个视角。结合历史表现分析,我们认为,远端次新是挖掘牛股的重要线索。
前言:重视远端次新的价值
次新是牛股沃土,这种规律的核心驱动在于次新具备天然的时代感,通常能够代表各阶段的赛道风口。基于此,我们在2024年3月报告《掘金新股时代感:新股新赛道》中,对近三年上市次新的赛道进行了系统梳理。具体来看,针对2021年以来上市新股,AI、半导体、生物医药、新兴消费、国防装备、新能源、泛专精特新等领域涌现一批较新的赛道。
针对次新机会的挖掘,除了新股新赛道这个视角外,结合新股的估值变动规律和“大小非”解禁时间,我们将新股分为近端次新和远端次新两类。其中,近端次新约是上市一年以内次新,远端次新约是上市三年之后次新,映射到二级市场投资来看,近端次新是反弹急先锋,远端次新是牛股主力军。本期重点讨论远端次新投资策略,我们将借助《远端次新,被忽视的金矿》中的方法论对远端次新组合进行更新。
回顾:远端次新选股方法论
时代感是核心驱动。次新股具备鲜明的时代感,对2000年以来各阶段的新股产业分布进行回溯,可以发现各阶段的次新是各阶段产业转型的缩影。次新股天然的时代感使其容易成为牛股沃土。
新股消化估值规律。新股上市前三年的估值变动呈现较强的规律性,也即以消化估值为主。对远端次新而言,通常估值已经消化至低位,此时赛道红利和微观红利共振,更容易成为牛股主力军。
远端次新投资价值。统计远端次新表现,也即新股在“大非”解禁后的30个、120个、240个、360个、480个、600个交易日的表现,可以发现涨幅在持续扩大。这种规律源自中观和微观共振。就中观维度,次新具备天然的时代感,代表了各阶段的赛道风口。就微观来看,一则新股消化三年估值后位置低;二则业绩改善、资本开支扩大、股权激励都有正面催化;三则资金维度看机构配置提升。
模型:上市时间是核心指标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我们以上市时间为核心变量构建远端次新组合进行回溯。其中,关键指标是选择上市2.5至3.5年的公司,其他筛选指标有上市后的调整幅度等。就组合表现回溯结果来看,在2010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组合累计上涨851%,高于同期万得全A收益率。
组合:最新远端次新股组合
基于远端次新的投资价值,首先,我们根据上市时间(2.5年至3.5年)、分析师覆盖(>=3家)、24年Wind一致净利润增速预测值(>=30%)、25年Wind一致净利润增速预测值(>=30%)进行初步筛选,再次,我们结合(上市日期 20日,至最新调仓期即20240430)期间股价涨跌情况,从中选出股价调整幅度较大的30只个股。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修复低于预期。新兴产业进展不及预期。历史统计规律的有效性下降。
正文
1、前言:重视远端次新的价值
次新是牛股沃土,这种规律的核心驱动在于次新具备天然的时代感,通常能够代表各阶段的赛道风口。基于此,我们在2024年3月报告《掘金新股时代感:新股新赛道》中,对近三年上市次新的赛道进行了系统梳理。
具体来看,针对2021年以来上市新股,AI、半导体、生物医药、新兴消费、国防装备、新能源、泛专精特新等领域涌现一批较新的赛道。
针对次新机会的挖掘,除了新股新赛道这个视角外,结合新股的估值变动规律和“大小非”解禁时间,我们将新股分为近端次新和远端次新两类。其中,近端次新约是上市一年以内次新,远端次新约是上市三年之后次新,映射到二级市场投资来看,近端次新是反弹急先锋,远端次新是牛股主力军。
本期重点讨论远端次新投资策略,我们将借助《远端次新,被忽视的金矿》中的方法论对远端次新组合进行更新。
2、回顾:远端次新选股方法论
在选择股票上,除行业情况、竞争格局、公司地位、商业模式等常规要素外,我们建议重视上市时间这个视角。事实上,从上市时间这一指标出发,可以发现存在较强的规律性,也即次新股是牛股主力军。
2.1 时代感是核心驱动
次新股具备鲜明的时代感,这是次新股投资价值的核心驱动。我们对2000年以来各阶段的新股产业分布进行回溯,可以发现各阶段的次新是各阶段产业转型的缩影。
次新股天然的时代感使其容易成为牛股沃土。数据上,统计2019年-2021年全部A股涨幅前100个股中上市三年以内个股占比达45%、54%、53%,远高于在全部A股中20%、17%、24%的比重。原因在于,统计2019-2021年上市新股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集中在机械、电子、医药等领域,与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等产业风口契合。
2.2 新股消化估值规律
新股上市前三年的估值变动呈现较强的规律性,也即以消化估值为主。进一步结合“大小非”解禁时间,我们将次新分为近端次新和远端次新,近端次新是“小非”解禁前次新,远端次新是“大非”解禁后次新,但在投资实践中时间范围也有一定灵活性。通常而言,近端次新是反弹急先锋,远端次新是牛股主力军。
对远端次新而言,通常估值已经消化至低位,此时赛道红利和微观红利共振,更容易成为牛股主力军。
2.3 远端次新投资价值
统计远端次新表现,也即新股在“大非”解禁后的30个、120个、240个、360个、480个、600个交易日的表现,可以发现涨幅在持续扩大。
数据上,统计2010年1月至2022年4月期间的创业板和主板的远端次新走势,可以发现,这些公司在“大非”解禁前有通常有小幅回落,但是“大非”解禁后30个、120个、240个、360个、480个、600个交易日的涨幅均持续扩大。
我们在《远端次新,被忽视的金矿》中提到,这种规律源自中观和微观共振。就中观维度,次新具备天然的时代感,代表了各阶段的赛道风口。就微观来看,一则新股消化三年估值后位置低;二则业绩改善、资本开支扩大、股权激励都有正面催化;三则资金维度看机构配置提升。
3、模型:上市时间是核心指标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我们以上市时间为核心变量构建远端次新组合进行回溯。
第一步,借鉴中证系列指数每半年进行调仓的经验,同时结合财报披露节奏,我们选择在每年5月1日、11月1日,也即年报和三季报披露后1天进行调仓。
第二步,调仓时,我们以3年为基准进行0.5年的浮动,即选择上市2.5至3.5年的公司。继而,在更大程度把握远端次新投资机会的同时,又进一步扩大可选样本范围。
第三步,在第二步筛选得的样本中,进一步观察上市20日后至调仓前1日期间个股股价调整幅度,并保留每期股价调整幅度最大的前50名个股。
就组合结果来看,在2010年5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期间,组合累计上涨851%,高于同期万得全A收益率。
4、组合:最新远端次新股组合
基于远端次新的投资价值,首先,我们根据上市时间(2.5年至3.5年)、分析师覆盖(>=3家)、24年Wind一致净利润增速预测值(>=30%)、25年Wind一致净利润增速预测值(>=30%)进行初步筛选,再次,我们结合(上市日期 20日,至调仓期前即4月30日)期间股价涨跌情况,从中选出股价调整幅度较大的30只个股。
5、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修复低于预期。假设经济修复不及预期,或影响市场整体波动。
2、新兴产业进展不及预期。次新产业分布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盈利释放影响次新表现。
3、历史统计规律的有效性下降。假设历史规律有效性下降,或影响组合表现。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