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促券商业务重组,东吴、华西等多家证券机构受影响。
随着中国证监会对东吴证券立案调查的消息公布,A股券商再次迎来强监管风暴。仅在近一个月内,已有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西证券等多家头部券商相继被监管"点名"。令人关注的是,此次监管重点聚焦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等再融资业务,上市公司与券商再融资"勾兑"乱象成为整治重灾区。
东吴证券成监管新目标,多家上市公司定增项目存漏洞
2024年4月16日晚间,东吴证券发布公告称,因涉嫌在国美通讯、紫鑫药业非公开发行股票保荐业务中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国美通讯2021年6月完成定向增发,而紫鑫药业早在2023年8月已发布退市摘牌公告,最后一次定增可追溯至2016年4月。作为保荐机构,东吴证券在尽职调查等核查环节把关不严,或面临多项违规处罚。
自3月中旬以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西证券等知名券商均因定增项目被监管"点名"。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因中核钛白等项目涉嫌违规被立案调查;华西证券则因金通灵财务造假事件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监管密集出手,凸显出上市公司定增业务成为券商合规"雷区"。
再融资业务洗牌在即,多项监管新规酝酿推出
眼下,再融资尤其是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已成为资本市场备受诟病的业务领域。有业内人士称,由于再融资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保荐券商在承揽项目时往往需要迎合客户"收费低、速度快"的要求,导致尽职调查流于形式,对企业财务真实性核查不足。而再融资项目大多依赖企业历史审计报告,券商仅需对最近一期财报进行核查,对上市公司过往财务真实性核查不足。
此外,二级市场对再融资项目关注度不高,使得相关信息披露问题容易被忽视,上市公司与券商"勾兑"动机较强。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此次监管可能有意借助典型案例"杀鸡儆猴",希望通过提升投行对定增保荐质量的关注,规范再融资业务秩序。未来,上市公司再融资可能被划为"高风险"业务,保荐机构需对企业合规运作和信息真实性"背书",相关业务准入门槛或将显著抬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监管新规密集酝酿推出,券商再融资业务格局将迎来重塑。中小券商受限于风控能力,或主动收缩相关业务规模,聚焦传统经纪、资管等领域;而头部券商在合规风控优势突出,有望实现行业份额提升。不过,考虑到监管从严趋势下尽调成本上升,头部券商也将重新审视再融资业务定价策略,加大风险溢价力度。监管高压之下,券商再融资业务洗牌已然在即。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