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亿地方债结存限额加速落地

2025-11-27 20:08:3917 0

>>>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11月份,中国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及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这一现象与5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的快速启用密切相关。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该限额资金中3000亿元定向用于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及清偿拖欠企业账款,其余2000亿元则投入稳投资领域,以支持地方项目建设。

回顾前11个月的地方债发行情况,化解隐性债务、清理拖欠款项及存量PPP项目等用途的资金规模接近3.5万亿元,而用于扩大投资的新增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发行总量则突破3.9万亿元。这表明化债与稳投资已成为地方债资金配置的两大核心方向。

四季度化债措施持续强化

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地方政府财力面临压力。为此,继2023年四季度使用4000亿元结存限额后,今年同期再次安排5000亿元资金,其中3000亿元专项用于化解政府项目债务及企业账款拖欠问题。这一举措延续了此前通过债务限额空间支持地方财政稳定的政策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是指法定债务限额与实际余额之间的差额。例如,2024年全国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52.8万亿元,而年末实际余额为47.5万亿元,形成的结存空间为后续政策调控提供了灵活性。这一机制近年来已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工具之一。

随着3000亿元化债额度的落地,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今年初规划的2万亿元隐性债务置换再融资专项债及8000亿元新增专项债化债工具,在前期发行缓慢。8月起,特殊再融资债券启动发行,月度规模从33亿元逐步攀升至11月的1767亿元,累计发行约2312亿元。贵州、广东、江苏等多省份已分批发行此类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

截至11月底,2万亿元置换隐性债务的再融资债券发行已接近完成,仅余11亿元待发行。同时,未披露“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规模达1.35万亿元,这类债券多用于化债目的。12月,内蒙古、山西等地计划继续发行约278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显示化债工作持续推进。

分析指出,在既定2万亿元化债基础上追加3000亿元资金,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的重视。通过减轻债务负担,帮助地方轻装上阵,为“十五五”时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11月新增专项债发行量达4922亿元,超过此前三个月水平。2000亿元结存限额的投入,为基建项目补充了资金。当前,基建投资增速承压,1-10月数据同比下降0.1%,较前9月回落1.2个百分点,亟需政策支持。

今年地方新增债券规模包括8000亿元一般债和4.4万亿元专项债,四季度追加2000亿元专项债。截至11月底,新增一般债发行进度约93%,专项债发行进度约97%。然而,资金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果有限,部分原因在于化债及土地收储用途占比上升。

据统计,前11个月土地收储专项债发行规模达5198亿元,涉及存量土地回收及新增收储项目。此外,多地探索使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转为保障房,如湖南、河北等地发行7.38亿元债券开展此类工作。尽管规模尚小,但这一趋势逐渐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未披露“一案两书”的新增专项债中,出现了用于政府投资基金的用途。截至11月底,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共计发行815亿元此类债券,用于支持产业基金及创投项目。专家认为,这一探索旨在通过政府资金撬动社会投资,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发展,但需注意专项债还本付息的风险管控。

总体来看,5000亿元结存限额的启用,既是应对投资增速回落的短期举措,也为明年经济开局提供支撑。在内外需求偏弱的背景下,预计2026年政府债务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以持续发挥稳增长作用。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