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称:公用事业调价、美国关税上调不影响经济,三方面支撑持续回升。

2024-05-17 11:36:00218 0
广告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介绍2024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下阶段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今年以来,各地区因城施策,不断优化房地产政策,从4月份房地产领域主要数据情况看,房地产继续处于调整期。1-4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2%,销售额下降28.3%,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4.6%。

刘爱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因城施策,不断地在优化房地产政策,从4月份的房地产领域的主要数据情况看,房地产领域继续处于调整期。下阶段要按照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的高质量发展。

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PPI有望继续低位回升

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随着天气转暖,供应增加,食品价格仍然将处于季节性低位。工业消费品在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消费需求有望回升,价格总体将稳中略升。服务价格则在服务需求逐步恢复推动下有望继续回升。综合这几个因素判断,下阶段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

刘爱华介绍,今年以来,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每个长假的假日经济,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的恢复不断增添新动力,消费市场总体呈现持续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仍待进一步提升。下阶段,随着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新业态加快融合,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逐步落实,消费潜力有望得到持续释放。

4月份,PPI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略微扩大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读称,分行业来看,同比上涨的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部分消费品制造业。4月份,受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带动影响,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同比上涨9.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6%。另外,在消费需求恢复带动下,有部分消费品制造业也出现上涨,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烟草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价格同比涨幅在0.3%-5.0%之间。

从下降的行业来看,主要是受供给充足等影响,煤炭等行业价格同比下降。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1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9%。4月中旬以来,钢材市场供需略有改善,价格有所上涨,但全月平均仍在下降,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下降2.5%,同比下降8.5%。

刘爱华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逐步落地生效,相关行业需求将得到提振,预计PPI有望继续低位回升。

回应公用事业涨价

关于公用事业涨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据测算,4月份CPI中,水、燃气、火车票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1%、0.1%和0.2%,电价环比持平,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不到0.01个百分点。从同比角度看,水价格同比上涨0.9%,燃气价格上涨2.4%,火车票价格上涨0.5%,电价同比持平。四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从4月份价格来看,水、燃气、火车票和电价环比合计影响CPI上涨不到0.01个百分点,同比影响约0.02个百分点。

回应美国关税上调的影响

刘爱华表示,日前美国政府宣布将进一步提高部分对华产品加征的301关税,大家比较关心对中国经济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持续向好,供需衔接不断改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联动效应积极发挥,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显现出比较强的韧性和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

一是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进一步增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充分发挥,推动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内需主动力的作用更加突出。一季度,我国内需贡献率达到85.5%,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是73.7%。从1-4月份消费领域和投资领域情况看,总体保持恢复态势。4月份,我国货物进口额同比增长12.2%,明显快于出口增速,反映了国内需求回升的良好态势。从生产领域看,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的产销率达到97.4%,继续处于较高水平。从企业预期看,4月份PMI中新订单指数是51.1%,仍处于扩张区间,表明制造业领域的市场需求继续恢复。

二是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利于不断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和发展空间。1-4月份,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7%,外贸回稳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从贸易伙伴看,我国的贸易伙伴丰富多元,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具有比较强的韧性和竞争力。

刘爱华表示,尽管经济持续回升仍然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经济内生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不断改善,有能力、有韧性应对外部冲击,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会改变。

三个方面因素支撑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趋势巩固和增强

刘爱华介绍,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随着宏观政策加快落地显效,经济内生动能持续修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趋势有望得到巩固和增强。有三个方面支撑因素:

一是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塑造。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催生更多新的增长点,新动能正在迅速形成并且日益发展壮大,有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韧性。1-4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15.4%,今年以来占比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2%和18.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3.9%。随着这些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持续成长,创新主导作用将持续彰显,经济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拓展。

二是内需有望继续改善。从投资看,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加大创新发展投入,投资总体保持稳定增长。1-4月份,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8.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都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反映设备更新情况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也保持了两位数增长。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细化举措逐步落地,重点领域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将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有利于投资稳步扩大。从消费看,文旅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县域文旅、假日经济助推消费潜力稳步释放。根据有关部门监测,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28.2%,出游总花费增长了13.5%。随着就业形势改善,促消费政策落实落细、消费场景不断创新拓展,消费市场将继续扩容提质。

三是政策效力有望进一步发挥。今年以来,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稳增长、增后劲、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加快统筹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陆续出台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近期还出台了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将有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提振市场信心。随着政策、资金等要素支持逐步落地,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投资、建设加快推进,都有助于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刘爱华指出,随着宏观组合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内生动能的持续修复,社会预期的持续改善,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因素不断累积增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增强。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