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健康险创新律动,守护孩童成长每一步。 (注:此句在保持原有专有名词“少儿健康险”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意性改写,字数控制在25字以内,且符合广告宣传语的风格。)



记者 朱艳霞 房文彬
“这次孩子生病,跑公立医院真的太‘费’家长了……”连续跑了半个月医院的“宝妈”袁芳叹了口气,“我们带孩子去输液都是自己背着露营椅和支架,在医院找个无人的角落输液,完全不敢在输液室待着,怕有交叉感染的风险。”
自2023年入冬以来,支原体肺炎、甲流、乙流等多种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各医院儿科持续超负荷运转。《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为满足家长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少儿健康险逐渐被市场选择和接受。但多元化的需求和较高的赔付率,也给少儿健康险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变奏伏笔: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推陈出新,以供给适配需求;另一方面在服务供给上优化迭代,在个性化、定制化上下功夫。同时,记者也发现,对并非新鲜事物的少儿健康险,消费者仍有疑虑。
家长焦虑 销量攀升
“孩子发烧去急诊,晚上7点挂号,第二天才看上病,只能在车里凑合睡会儿……”李梦在朋友圈发文抱怨。
“一家大型公立儿科医院一天能排8000个号,只要是儿科都爆满。我带着孩子跑了好几个医院才挂上号,白天陪孩子在医院,晚上回来加班工作……”来自北京的刘然谈起近期的经历直言心太累了。
疾病高发,多所幼儿园频频出现大半个班孩子生病请假的情况,全国各省市儿科门诊更是连月超负荷工作。挂号时间长、排队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也让家长们叫苦不迭。
于是,购买少儿健康险特别是高端医疗险成了缓解家长焦虑的出口之一。
“我也是经历过这波支原体疾病才开始考虑买少儿高端医疗险,一是因为在疾病高发的时候,儿科医疗资源太紧张;二是因为私立医院的条件确实会好很多。”袁芳对记者说道。
“父母对孩子健康保障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所以,少儿健康险整体销量稳中有升,尤其是2023年入冬以来,受多种少儿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影响,涵盖少儿门急诊及住院医疗保障责任的医疗险产品备受青睐。”慧择保险经纪健康险产品负责人冯秋梦表示。
在采访中,李梦、袁芳等多名消费者都表示自己是在互联网渠道购买的少儿健康险。针对互联网渠道的销售情况,人保健康互联网保险事业部总经理孙晓骏表示,2023年互联网少儿重疾险销量较前一年有一定增长。泰康在线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在2023年推出了首款高端医疗险,不到两个月投保用户已超万人。
“过去,有些客户对保险存在质疑,认为小孩一年看病上不了几次医院,购买少儿医疗险没有必要,或者质疑保险是否真的可以获赔。而经历了这次疾病高发期,有些家长开始逐步认可少儿健康险的保障需求。”冯秋梦说。
需求多元 产品迭代
需求旺盛的背后,是家长们拳拳爱子之心。中信保诚人寿一项数据显示,在全司的全量保单中,首次即为子女投保的保单占比达31%。
“近期,公司少儿健康险的销售呈增长趋势,家长在选购该类产品时,除关注保障责任外,对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体验的需求也不断提升。”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
明亚保险经纪北京分公司资深销售总监王铮对记者说:“少儿健康险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开始买少儿高端医疗险,因为可以报销在私立医院的就医费用。2023年年底,甚至有家长在朋友圈问哪家私立医院人少。”
但是,由于少儿高端医疗险保费高昂,普通家庭消费时还是会慎重考虑的。某大型寿险公司的一位代理人对记者说:“近期来咨询的特别多,不过很多家长一听价格就开始犹豫。”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家长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少儿医疗险也在不断迭代、推陈出新。目前,市面上的少儿医疗险可大致分为低、中、高档三类。
其中,价格较低且比较常见的是百万医疗险,一年保费二三百元,保额能达几百万元,但基本只能在公立医院报销使用且有一定的免赔额。中端的少儿医疗险保费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包含住院、门诊责任,但是报销比例及次数有限。少儿高端医疗险保费则较为高昂,基本都在万元以上,但报销范围可以涵盖公立医院的特需、国际部,以及私立医院,甚至全球范围的优质医院。
“少儿医疗险刚面世的时候,由于没有历史数据,保险公司前期一直在亏损,甚至市场还出现了大人小孩捆绑销售的情况。后来,随着数据不断丰富,少儿医疗险也持续优化调整。近几年,单独针对少儿的产品又多了起来。”某保险中介代理人对记者说。
“从趋势来看,家长对于孩子健康险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除了配置基础的少儿重疾险用于弥补家长的间接收入损失外,还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医疗费用需求,也会希望孩子在就医时避免排队、嘈杂环境的因素,更多地考虑孩子的就医品质,进而促进少儿高端医疗保险的发展。”明亚保险经纪营销中心助理总监刘存鑫补充道。
赔付高企 供给变奏?
旺盛的需求在拉动销量的同时,也拉高了赔付率。
“对于儿童专属的医疗险险种,尤其是可以覆盖公立医院国际部或者私立医院的高端医疗,赔付率呈现出井喷的趋势。相较于去年同期,2023年四季度明亚保险经纪的少儿医疗险赔付率增长了30%。”刘存鑫表示。
2023年四季度,人保健康因少儿呼吸道疾病引发的索赔件数较二、三季度增加明显。
相比2019年,中信保诚人寿2023年少儿重大疾病赔付件数提升71%,赔付金额增长45%。
不过,孙晓骏告诉记者,“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赔付情况也呈现出正常的季节性波动。根据既往经验数据也可以看出,因少儿呼吸道疾病引发的索赔件数在每年四季度都会有所提升”。
刘存鑫也认为影响有限,“目前的赔付压力不会是常态,2023年四季度的情况只是暂时性的。随着临床情况的好转,赔付压力也会慢慢降低”。
至于赔付率升高,是否会影响供给侧调整产品形态或销售节奏?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少、儿客群是公司重点关注和经营的客群,少儿健康险的赔付率也是公司持续关注的重要经营指标,需要从产品定位、疾病发生率、医疗费用、赔付管理、健康管理服务等多重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一方面,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成本,将服务前置到预防和咨询阶段,提供高频、体验感强的健康管理服务,可一定程度影响赔付率,同时提升服务体验;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通过细分客群、细化产品责任,如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的免赔额等手段来降低整体赔付率。”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发现客户的就医需求可以被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习惯去社康就诊的客户,第二类是通常去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客户,第三类是更关注就医品质,倾向于特需、VIP或私立医院的客户。针对这样的细分需求,我们也在思考用更丰富的产品体系去满足客户,而不是指望只用一款产品做到‘一招鲜,吃遍天’。”冯秋梦表示。
除了优化产品设计、增加个性化服务外,孙晓骏还建议在创新销售模式和关注社会责任方面下功夫,比如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通过与教育机构、儿童医院等合作,扩大销售渠道,把好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关注少儿群体的教育、健康等社会问题,通过保险产品创新和公益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解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孙晓骏说。
性价比何来?
行业关注赔付率,消费者则关注性价比。
“我想给孩子补充个高端少儿医疗险,但是产品太多,挑得眼睛都花了,真不知道哪种性价比高?”多位受访家长都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性价比高?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如何选择一款适合的产品?
“首先,少儿健康险大致分为少儿重疾险和少儿医疗险。少儿重疾险可以通过比较低廉的保费撬动更高的保额,而少儿医疗险在解决儿童医疗费用层面又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定位,某产品满足了特定客户的需求,那就是这个群体客户最有性价比的产品。”刘存鑫解释道。
在刘存鑫看来,家长们首先要想几个问题:我最担心的是孩子的什么问题?如果发生这个问题,对于孩子、家庭会有什么影响?我担心的这个问题,有没有解决方式?或者说是不是可以通过保险去转嫁这种风险?
因此,家长在为孩子配置健康保障时,应综合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就医需求及保险产品的功能。
中信保诚人寿相关负责人建议,应综合考虑孩子成长阶段的潜在健康风险和实际需要,如意外风险和疾病风险等,并充分理解不同产品的保障责任和特点,不重复购买。例如,医疗险属于报销型保险产品,需要用就医发票在责任内进行报销,即使购买多份医疗险也无法重复获得理赔。
求解信息差
如今,少儿健康险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但消费者为何还会出现这么多疑虑,甚至购买误区?
面对记者的疑问,王铮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信息差,“有些客户对私立医院没概念,有些客户知道私立医院,但不知道有保险产品可以对接这种需求”。
“客户对于保险周边的市场往往是缺乏认知的,比如虽然认知到了孩子的医疗费用风险,但是并不太清楚不同医疗机构在解决孩子风险层面的能力,三甲医院更多是让人看好病,但是客户到了医院后又发现自己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医疗体验……”刘存鑫告诉记者。
“少儿医疗险其实有很多的条款细节,也容易产生一些购买误区。比如,对赔付比例的要求、部分责任免除的特别约定、保证续保问题等,都是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特别留意的。”上述大型寿险公司代理人表示。
刘存鑫表示,未来还是要更关注客户需求,进一步细分市场,对客户需求进行精准产品开发。同时,应该加强和客户之间的黏性。“既往保险机构、医疗机构、患者之间只是两两关系,保险机构可以在线下临床之前、之后给予客户更多帮助,包括问诊、建议、健康管理,让保险在风险之外拥有更多附加服务,就好比手机当年只是用于通话、短信,但是现在有谁只是为了通话、短信买手机呢?”
(袁芳、李梦、刘然等均为化名)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