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聚能源拟购航天欧华,三年亏7546万,董事反对。

2025-02-14 17:53:55193 0

>>> 实盘10倍股票加杠杆平台

广聚能源(000096.SZ)于2025年2月13日公告称,拟通过公开摘牌方式以自有资金5518.25万元收购航天欧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航天欧华”)100%股权。该交易若完成,航天欧华将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但此议案在董事会审议中遭遇两名董事反对,其核心争议在于标的公司连续三年累计亏损7546.43万元,且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条款。广聚能源此轮跨界并购能否突破传统能源行业增长瓶颈,仍面临多重挑战。


跨界并购背后的战略转型诉求

广聚能源成立于1999年,核心业务为成品油批发零售、化工贸易及物业租赁。根据2024年上半年数据,公司74.68%的收入来自石油制品业,21.57%来自化工贸易,物业租赁占比仅2.01%。近年来,成品油业务面临销量下滑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减少19.34%。尽管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维持了利润增长,但传统业务模式难以支撑长期发展需求。

此次收购航天欧华,被视为广聚能源拓展新利润增长点的关键举措。航天欧华作为中兴通讯政企产品全国总经销商,曾承担仓储物流、技术支援等增值服务。广聚能源董事长林伟斌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看好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趋势,尤其是5G、物联网等技术普及带来的企业信息化需求。通过收购,广聚能源计划剥离航天欧华亏损的智慧 、系统集成业务,专注中兴通讯分销业务,以此推动传统贸易转型升级。

然而,两名董事任玮、夏智文对收购提出明确反对。他们认为,航天欧华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277.95万元、-74.35万元、-5194.13万元,亏损规模持续扩大,短期内扭亏难度极高。若纳入合并报表,可能拖累广聚能源整体业绩。二人建议公司应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新质生产力领域标的,而非接手历史包袱沉重的资产。


业务协同性不足考验整合能力

航天欧华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与中兴通讯的长期合作关系。自2019年起,航天欧华连续五年与中兴通讯签署渠道合作协议,2023年分销业务收入占比超过80%。广聚能源在公告中强调,将保留中兴通讯分销业务,并借助自身贸易经验优化供应链管理。但市场分析指出,广聚能源缺乏ICT行业运营经验,与航天欧华的业务协同性有限。

从财务数据看,航天欧华的困境与其控股股东航天工研院的战略调整直接相关。2024年,航天工研院决定全面退出航天欧华经营,导致后者营业收入骤降至1519.24万元,同比下滑73%。尽管分销业务毛利率稳定在15%-20%,但管理费用高企及大额资产减值计提(2024年计提超3000万元)加剧亏损。广聚能源虽承诺投入资源恢复业务,但如何重建团队、稳定渠道关系仍需时间验证。

此外,广聚能源现有管理团队以能源行业背景为主,董事及高管中仅总经理胡明具备跨行业管理经验。收购后,公司需面临跨行业管理、技术人才引进及客户关系维护等多重挑战。第三方机构评估认为,若无法快速实现业务整合,广聚能源可能陷入“投入持续、收益滞后”的被动局面。


风险敞口扩大与市场预期分化

本次交易未设置业绩承诺条款,广聚能源需独自承担标的公司历史亏损及未来经营风险。根据公告,航天欧华净资产账面价值为-2183.92万元,交易定价较净资产溢价352%。公司解释称溢价主要基于分销业务渠道价值,但投资者对此存疑。数据显示,中兴通讯政企分销业务近三年增速不足5%,市场竞争加剧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市场对此次收购的反应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投资者认为,广聚能源以5518万元获取中兴通讯核心分销资质,有望打开ICT行业入口;反对者则质疑收购逻辑,指出航天欧华2024年亏损主要因计提减值,本质为资产质量恶化。二级市场上,公告发布当日广聚能源股价波动幅度小于2%,成交额未显著放大,反映资金观望情绪浓厚。

长期来看,此次并购是广聚能源从传统能源向科技服务延伸的试探性一步。成功与否,既取决于管理层对亏损业务的切割效率,也依赖于其在ICT领域的资源整合与战略定力。对于投资者而言,标的资产的历史包袱与行业前景的博弈,将是评估这笔5518万元交易价值的关键维度。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 免费的在线股票AI分析系统
点赞()
用户评论
沪ICP备2023002154号
版权所有:上海梓绎征信服务有限公司
@2023 配查查